“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每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件都要把“三农”问题列为首要问题,农村稳定了,中国就稳定了,农民增收了,社会就发展了,农业丰收了,我们的经济建设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目前在我国农村存在着几大矛盾,形成了大量土地撂荒的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今后“谁种粮”的问题。
1.小农经济与规模化农业的矛盾。在我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人多地少、土地不能连片集中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普遍现象。
2.小农经济与劳动力差异的矛盾。我国近2亿的农户,约6亿人口还要依托农业获取收入,依托村庄进行生活。绝大多数农户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把宝贵的青春和知识贡献给了城市,使得大片农地缺乏青壮劳力,甚至造成大片抛荒,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随着老一代农民的逐渐消失,农村没有了“庄稼把式”,将来“谁种粮”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3.城市扩张和与农争地的矛盾。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规模要发展、扩大,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来完成大工业化进程,占用大量优质农地将不可避免(尤其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粮食问题就凸现出来,国家三令五申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要保证大家有饭吃。
4.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矛盾。我国30年来的工业化进程中,在环境方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空气、河流、重金属、城市垃圾以及劣质农药、化肥等污染,我国虽然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实际上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和20%的农药,污染已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了严重挑战,治理污染已刻不容缓。
5.市民化生活与农民身份的矛盾。由于我国城市户籍往往与住房、医疗、养老保险、教育等挂钩,使绝大多数在城市讨生活的“农民工”,真正落户到大城市,尤其一线大城市简直是一种奢望,他们基本丧失了农民的种粮技能或者根本不屑于脸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工作,我国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蔚为壮观的几十亿人春运,不仅给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也折射出我们制度的巨大缺陷。这些人,由于市民身份不能确认,在老家就要保留宅基地和基本农地,作为在城市讨生活失败后的保障,等同于农民的最后保险。
种种矛盾和问题,是多年累积下来的,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我们应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的建设中,利用政策引导、市场引导和投资引导,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谁种粮”的问题,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打好基础。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政府在推进农村改革中,通过政策引导(税收、财政、土地、资源等),将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到中西部,吸纳当地农民进城打工,企业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得到发展,实现共同发展。新城镇建设不能只是盖房子,必须有实体经济、有市场作为支撑,不然只能是“鬼城”。
2.新城镇建设中,征地要和户籍、就业、社保、教育挂钩,就要保障这块土地上的农民失地后不失业,实行“两换”办法:即农民用宅基地换城市住房,用农地换市民户籍,并得到就业、保险医疗、教育等待遇。
3.允许农民宅基地、农地有偿转让、出租、抵押等流通,鼓励农民在没有国家征地的地方也能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创业取得市民身份,并通过有偿转让等手段取得一定的收益,上一份人生保险。
4.对于仍需要在农村保留宅基地、农地的小农经济,通过市场引导,鼓励其生产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对于具有一定资金规模的产粮大户、养殖专业户等,鼓励其扩大规模,逐步形成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向农业现代化迈进。改变农业补贴方法,取消以地补贴的办法改为以粮补贴、以产补贴,鼓励多产粮,多出农产品;采用补贴方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5.允许城市资本、工业资本向农业转移,通过投资引导使资金向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加工方面,向农业高科技创新、机械化,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向建设大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倾斜,在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海洋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化肥、农药,及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绿色、生态、高效环保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6.实行“两证制”即农民的《上岗证》和《土地使用证》,以防止土地撂荒现象。上岗证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进行技术培训,要提高水平,要晋级“农艺师”、“园艺师”、“畜牧师”等,有了一定资质水平的人,在取得土地、技术补贴上要有优势,《上岗证》要每年进行培训和考核升级;《土地使用证》要每年验证,农民种养什么一是要申报,二是要考察,以便计算农业补贴和进行生产指导,在考察中发现与申报不符或土地撂荒,要调查原因,对于确实无人耕种的土地,由乡镇一级代为管理,转租他人代耕,三年后经乡镇核准吊销原有《土地使用证》,该地块变更为政府所有。
总之,经过新城镇化建设,让大部分农民实现“华丽转身”,使土地逐步集中到少数农业大户、农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形成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大型农业生产企业为支撑,小型农户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为补充的大农业生产格局,保障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作者:民建天津市副主委,天津市吉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