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出访,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对于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中俄两国在对方对外政策甚至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此访中,中俄两国领导人将深入交流治国理政经验,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为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夯实政治基础;在经济领域,两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将就能源合作、高科技合作、金融合作等签署一系列重要协议,进一步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取得更大进展;在国际领域,双方将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形势、热点问题和全球治理交换意见、寻求共识、协调立场;在人文领域,两国领导人将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的开幕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两国的人文交流。可以肯定,习近平此次访俄是在世界处于“大变局”时代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对于中俄关系的持续深入发展将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中俄可互为战略后方
当下的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的阴影,而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的调整。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同时,大国间的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新形势下,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战略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掺杂着不少杂音:中国有人提出与俄“结盟”以抗衡美国的“战略围堵”;俄罗斯有人想“坐观虎斗”,借中美矛盾上升坐收渔利;以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欧美战略人士则刻意渲染中俄矛盾,力图打造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西方”,共同遏制中国崛起。凡此种种,均未跳出“大国博弈”的思维窠臼,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两国共同崛起的战略需求以及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的共同责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波谲云诡的当下,中俄关系必须坚持“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战略方针,根据两国强国复兴的战略需求,视对方振兴为自身机遇,努力挖掘内生性动力以实现共同发展。同时,中俄要针对“无极世界”领导力不足的困境,以战略性思维谋划世界发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大国关系趋于复杂之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中俄关系的最大价值仍在于双边层面,在于两国可以互为战略后方。20年来,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成就在于两国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解决了边界问题并实现了边界地区的军事信任。当前,中俄都处于强国复兴关键性阶段,两国关系的平稳发展是实现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外部保障。20世纪60-70年代的中苏对抗曾使两国将过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备战,从而丧失了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
中俄战略协作重点
当前,世界各大国都把战略着力点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产业的竞争上面。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俄罗斯则将能源现代化、再工业化、创新发展、远东开发以及现代化农业作为实现2020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重要支柱。在今年的中俄高层交往中,两国领导人都突出强调把对方发展视为战略机遇。事实上,中俄两国也只有将各自优势相互接合并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潮头。比如,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国际天然气市场深刻调整,俄罗斯在传统天然气出口市场面临多重挑战,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将为俄天然气出口战略的调整提供广阔空间。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两国在原子能、航空航天、大飞机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将让双方共同赢得未来。
在国际层面,中俄两国战略协作的目标不是反对“第三方”,而是引领健康思维、塑造安全秩序、与国际伙伴一起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未来一个时期,中俄战略协作的重点应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与包括美、日在内的亚太国家在“新安全观”基础上共同营造“跨太平洋安全架构”;二是团结地区国家和国际伙伴共同应对2014年后阿富汗变局引发的安全风险,共同维护欧亚核心地带的安全与稳定。特别是要进一步激发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力,使其成为维护欧亚安全稳定、促进欧亚经济发展、推动欧亚文明对话的战略性平台;三是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机制下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