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已由南向北全面展开,总体看,今年春耕生产扎实推进,开局良好,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夏粮生产面临多重考验,东北地区抗低温春涝保春播的任务艰巨。为切实贯彻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有力有序落实各项防灾抗灾措施,力争夏粮首战告捷,全年粮食再获丰收,农业部决定开展“加强指导服务再夺夏粮丰收攻坚战”和“东北地区抗低温春涝保春播攻坚战”。今日,本版将刊发两个“攻坚战”方案,以飨读者。
抗低温春涝保一播全苗
当前,全国春耕生产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大粮仓,是秋粮生产的大头,抓住了东北的春播生产,就掌握了全国春耕生产的主动权。为稳定东北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农业部决定组织开展“东北地区抗低温春涝保春播攻坚战”。
攻坚背景
去秋东北地区雨水较多,部分地区农田土壤过湿,特别是因洪涝灾害沿江不少农田积水封冻。入冬后东北大部降雪早、雪量大、积雪厚,立春后又出现几次大范围的降雪过程。气象部门预测,春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降水偏多1~5成,局部可能发生重于2013年的低温春涝“双碰头”情况,影响适时整地和适期播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粮食生产,去年底今年初,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先后到东北实地视察,并多次就提早谋划抓好东北春耕生产作出重要批示。东北四省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及早安排,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东北地区是一季作物区,回旋余地小,农时非常紧迫,抗低温春涝保春播任务繁重,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抢农时争主动,及早做好技术准备和工作预案,强化抗低温春涝保春播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打好抗春涝保春播攻坚战,夯实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
目标思路
攻坚战目标:抢农时抗低温春涝、确保一播全苗,奠定秋粮丰收基础。
总体思路:坚持抢前抓早、分类指导、科学抗灾的原则,广泛动员发动,及早安排部署,狠抓政策落实,强化科技服务,重点推广活雪散墒、抢排积水、深松整地、催芽播种、智能催芽、大棚育秧等关键技术措施,开展农机作业大会战,加强机具调度,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确保适期播种,力争一播全苗,为再夺秋粮丰收赢得主动。
技术路线
科学确定品种保安全。根据今年气候特点,科学确定主推品种,及早搞好种子调剂调运。一旦播期推迟,及时指导农民选用适期和偏早熟品种,秋霜春防,防止越区种植。
机械活雪化墒争主动。对积雪厚、土壤水分饱和地区,充分利用大机械及早耙耢地活雪,加快融雪散墒和耕地化冻,为快整地、早播种争取主动。
抢排积水整地抢农时。对明水较多的地块,采取挖排水沟、积水坑、疏通沟渠和泵站强排等措施,抢排积水,除水散墒。加强土壤墒情监测,一旦适宜机械进地,立即组织农机抢早整地。可利用春季温度回升、风力较大的有利条件,翻耕晾晒散墒,顶浆灭茬起垄,确保适时整地播种。
推广大棚育秧技术增积温。对湿涝地块,水田重点推广湿坐床、智能催大芽、三膜覆盖等育秧技术和原茬打浆整地措施;旱田重点推广免耕播种、原垄卡种、催芽播种、育苗移栽等抢夺积温技术措施。
加快农机作业抢进度。充分发挥农机作用,抢抓农时,推动抗灾技术措施落实。组织好跨区机耕机播作业,大力推广机整地、机插秧、机播种,实行深松整地,推进科学整地、标准化整地、保墒整地、规模连片整地,坚持做到灭茬、整地、起垄、镇压一条龙作业,加快播种进度。
保障措施
狠抓政策落实。细化实化实施方案,争取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高产创建等财政补贴资金尽早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户。密切关注春季天气变化,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视开春化冻情况适时出台东北地区抗低温春涝保春播补助政策,组织开展农机作业会战,确保适期播种、一播全苗。
狠抓技术服务。总结近几年东北地区抗低温春涝的经验和做法,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定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蹲点到田,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抓紧抢修农机具,搞好种子品种调剂、化肥柴油供应,确保春耕生产需要。拟于4月上旬开始,组织水稻、玉米、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分赴东北四省区开展巡回技术指导,落实好抗低温春涝保春播各项关键技术。
狠抓督促检查。东北四省(区)要认真落实好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备耕备播工作。同时,密切关注春季重大天气变化,及时组织开展抗低温春涝保春播工作。农业部拟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组织工作组赴东北四省(区)开展抗低温春涝保春播工作督导,四省(区)农业部门也要联系重点县(市)开展督导。
狠抓宣传引导。组织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广播与视频结合,报纸与网络呼应,在农民日报、中国农业信息网开设“保障粮食安全——春耕生产在行动”专栏,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地抗低温春涝保春播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扎实推进抗低温春涝保春播工作措施落实。
加强服务提单产
保持粮食持续发展的好势头,需要一环一环地紧抓,一季一季地部署。夏粮是全年粮食的首要一战,夏粮丰收对增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信心至关重要。为有力有序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全力以赴抓好夏粮生产,农业部决定组织开展“加强指导服务再夺夏粮丰收攻坚战”。
攻坚背景
经验表明,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1/4,冬小麦又占夏粮的近九成。当前,西南冬麦区小麦正处于抽穗期,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进入拔节孕穗期,黄淮冬麦区处于起身拔节期,北部冬麦区开始起身,正是加强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的重要时节。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80天左右时间,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多发期,还要过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病虫害等关口。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为实现夏粮增产赢得主动。
目标思路
攻坚战目标:努力提高单产,全力以赴争取夏粮再获丰收。
总体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管理的原则,以主攻单产、挖掘潜力、均衡增产为目标,以抗旱防冻、控旺促弱、防治病虫为重点,以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为抓手,加强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技术,科学运筹肥水,加快转化升级,促苗早发稳长,构建合理群体,奠定丰收基础。
技术路线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突出抓好“一控四防”。
控旺长,蹲苗促壮。今年旺长麦田面积较大,控制旺长、培育壮苗、预防低温冻害是当前春季田管的紧迫任务。对一些群体过大、长势偏旺的麦田,抓住起身期及时化控,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减少无效分蘖,防止过早拔节。对墒情好、群体大的麦田,控水控肥,不浇返青水,适当蹲苗促壮。
防春旱,浇水保苗。针对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墒情较差,可能发生春旱的情况,要适时浇灌和划锄,减轻干旱危害。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因墒、因时、因苗浇水,抗旱保苗、防冻保墒;返青偏晚的华北北部麦区,适时划锄松土,弥封土壤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增温保墒促长。南方麦区要清沟理墒,防渍防涝。
防病虫,虫口夺粮。今年小麦病虫害越冬基数较大,加之麦田群体偏大,有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密切关注麦田病虫发生动态,抓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好统防统治。西南冬麦区要突出条锈病预测预防工作,有效控制田间发病中心。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要结合清沟理墒抓好化学除草,突出赤霉病的监控和防治。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要特别注意白粉病和吸浆虫的防控。
防冻害,增墒保温。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寒潮降温之前,提前浇水补水,改善土壤墒情,增加麦田湿度,缓冲气温变化,防低温造成冻害。一旦发生冻害,及时增施肥水,加快恢复生长,促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对播种偏晚、长势较弱和脱肥发黄的麦田,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趁墒追肥,促苗早发,促弱转壮,增强抗寒能力。
防早衰,促灌浆增粒重。今年麦田旺长的现象较为突出,容易造成中后期脱肥早衰,影响粒数形成和粒重增加。及早制定“一喷三防”预案,有针对性备好药肥剂物资,推广落实好“一喷三防”等防灾增产技术,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灌浆强度,防早衰、增粒重,提高单产。
保障措施
强化行政推动。在重要农时季节,农业部组织工作组赴重点产区和主产县市,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各地也要组织干部深入夏粮生产一线,包县包乡、进村入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做到夏粮丰收不到手、工作督导不放松。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细化实化方案,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强化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分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意见,通过报刊、明白纸、技术挂图、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送到农民群众手中。农业部拟于3月底4月初,组织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为期1个月的巡回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民抓好田间管理。各地也要动员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指导农民搞好田间管理,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等抗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提高技术到户率、到田率。
强化示范带动。突出抓好2400个农业部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0个小麦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抗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的物化补助和专业化服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活动,展示先进实用技术,示范带动技术措施大面积落实。各示范片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率先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扩大示范效应。
强化宣传引导。采取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广播与视频结合,报纸与网络呼应,在农民日报、中国农业信息网开设春季田管专栏,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
地夏粮管理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为夺取夏粮丰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也要在本地主流媒体上开设专栏,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新型媒体向农民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扎实推进夏粮管理各项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