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保阜(保定到阜平)高速公路,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两个相距不远的小山村距离阜平县城都不到 40公里,距离北京也就三个半小时的路程,但这两个小山村若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慰问,依然如那沉默的大山一样,不为外界所知。在 2012年最后瑞雪纷飞的两天,习近平总书记来了。这里的小山村热闹了,村民感念着总书记踏雪送来的关怀和温暖,也盼望着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摘掉贫困的帽子。
骆驼湾村
唐荣斌:
总书记在我家盘腿唠嗑、吃山药
“昨天总书记来咱家了!以后日子就好了,你们在北京安心工作!”2012年12月31日下午3时许,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68岁老汉唐荣斌攥着电话向远在北京打工的三女儿喊着。
温吞的土炕、泛黄的镜子、咧开嘴的玉米面饼子,唐荣斌的老房子里多了一床棉被和一件军大衣,还有总书记送的面和油。“总书记一进门就上了炕。我跟他说,上炕得盘腿,您不会盘,还是坐着好,结果总书记笑着盘起了腿。这样没架子的领导,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对于只远远见过镇领导一面的唐老汉而言,总书记给他留下的印象就是“没架子”。
在随后的交谈中,唐老汉向习近平总书记细细地念叨着自己的情况。“家里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都在外边打工,家里冬天吃水困难。但现在顿顿都能吃上白面,感觉比以前‘富农’强。”
据唐老汉回忆,当他谈到冬天吃水难时,习近平转向了乡镇干部,让他们解决好这个问题。
临走前,习近平的一个动作让老人感动不已。“总书记掀开了我家的锅,挑了一个最大的山药吃了起来,还吃得特别香。人家那么大的领导,不嫌弃我们的粗粮,真是没想到!”
当走出唐老汉的家时,习近平告诉唐老汉,“你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你要养好身体。”
唐宗秀:
总书记来,我们家连炉子都没生
见到唐宗秀老人时,是下午2时,她刚刚送走一拨记者,正在打扫屋子。见到记者一行,她也没有放下手里的活计,说得赶紧收拾收拾。
唐宗秀家的老房子有七八十年了,从她18岁嫁到这里时就有这个房子,到现在还在住,而她今年已经有67岁。
低矮的土屋,收拾得很整洁。四面白墙,电视机是家里最大、最显眼的电器。屋子老旧,但屋顶却是新的。唐宗秀说,2011年8月份,县里搞危房改造,自家的屋顶被修葺一新,还吊上石膏顶,显得好看、利索多了,而往年屋顶上都是糊报纸。
炕上放着一个火盆,里面装着做饭烧剩的灰,她一边将手拢在炭火盆上,一边和来访者讲述着家常。土炕边上还点着一个小煤炉,烟囱伸到屋外,冒着蓝烟。她说,“今天上午刚生上炉火,来的人太多”。唐宗秀很不好意思地说,总书记来的那天,她都没有点上炉子。
唐宗秀说,老两口年纪都大了,家里除了卖玉米和老伴儿到山上挖点药材换钱,没有别的收入。今年(指2012年)煤800多块钱一吨,(2012年)8月份提前买,也只花400多块钱买了半吨煤,平时都舍不得烧。以至于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家里连炉子都没生。“不赖!说话慢慢的,我也能听得懂。”这是唐宗秀对习近平的评价。习近平和唐宗秀老人都坐在炕沿上聊家常,总书记不仅问了家里的人员情况,还问家里都养了什么。“总书记听说我们家养了猪,还走到猪圈前看了看。”
说着,唐宗秀老人带着记者来到猪圈旁,学着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样子,脸上只顾着笑。她回忆说,由于习总书记来的前一天刚下过雪,路有点滑,总书记临走,她还担心总书记走不惯。“谁能想到总书记能来这山沟小村里看望我们?总书记来了,我们以后的日子怎么也能越过越好。”唐宗秀老人对自己的好日子丝毫不怀疑。
顾家台村
顾成虎:
总书记给我拜年啦
2012年12月31日下午,记者见到顾成虎时,他正站在自家院子里的玉米堆旁,身边围满了来访的媒体记者。这个朴实的山里人,用少得可怜的词汇重复、形容、描述着那突然的、梦幻般的10多分钟。
顾成虎,60岁,属龙,在本命年的岁尾,就在自己家门口,他遇到了这辈子想也想不到的大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
顾成虎说,事先并没有听到任何消息说总书记要来。当时他正在屋子里收拾,听见一行人进了院子,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就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进了屋。顾成虎反应很快:这不就是电视上熟悉的人吗?习近平总书记!
顾成虎说,他连忙把尊贵的客人让到炕头上。顾成虎屋子里还有老伴儿和患病的儿子,一家人和总书记在炕头上拉起了家常。“总书记问了我房子的情况,问我收入怎么样……哎呀呀,反正说了很多,我脑子也不好使,现在也说不全了。”顾成虎说,但他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临走时,拉着他的手说给他拜个早年,这个朴实的山里老汉结结巴巴地说,“哎呀呀,你咋能给我拜年呢。”
顾成虎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地面坑坑洼洼,三个高低不等的红漆柜子就堆满一面墙,习总书记送来的慰问品一袋面和一桶油还搁在柜子上。记者问他这样的条件在村里是什么水平,他很不好意思地说,“中等也跟不上吧”。他还说,自己给国家丢人了,“人家能盖房,咱盖不了,都是人,咋就咱不行呢?”
薄利:
“总书记非常关心农村医疗!”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查看了顾家台村卫生室。作为方圆10里内唯一的村医,32岁的医生薄利回忆说:“总书记非常关心村里的药价!”“总书记一进屋就直接到了药房,拿起几种药询问价钱。当我说现在的药都是零差价时,总书记很高兴。”薄利笑着说,“以前进药,我们都直接去县药材公司进。现在我们把药单送到镇卫生院,再由他们统一网上订购。我们也不用提前支付买药的钱,等药卖出去,再把钱打给镇里就可以了,没有中间商,价格也更便宜。”
随后,习近平向薄利询问了新农合的报销情况。“我们现在可以报销总费用的45%,村民没有太大的负担。”薄利解释道。
正说着,一个村民捂着嘴进了卫生室,自称有些感冒,找两片药吃。薄利检查了一下,就给他几片药,没有要钱。“村里边都是这样,几片药能治好的小病,我们都不要钱。”薄利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