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最的的奉献。说起爱,大家都非常熟悉,甚至是“老掉牙”的话题了,但我想:无爱不成教!爱,是教育的灵魂,不管你是领导也好,普通的教师也罢,热爱孩子是我们最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才能引导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走过了七个年头的我,深有体会。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在教育中对孩子的爱。
爱特殊的孩子!
爱自己的孩子很容易,不说也会去爱,爱别人的孩子有点困难,说了也不一定去爱。而要去爱那些有着特殊性格、脾气的孩子,不说也知道:更难!但我想: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做到这一点。于是,再日常工作中,我便朝着“爱”的方向前进。记得我教小班的时候,班里有一名叫含含的男孩,每天早上来园都哭,而且整整哭了两个学期,也许是比较少见的。说实话我也很头疼,甚至看到他就有点反感,孩子的家长也比较着急,问我该怎么办?放弃他就意味着孩子要退学。我狠了狠心,哭吧,我接受!于是,孩子每天来时的哭我就当它是一首晨间交响乐,我知道他是因为胆小而这样,就如他爸爸说的:含含是个“十步”大王,跨出了十步他就犹如一只惊弓之鸟了。我用自己宽大的胸怀去接纳了他。慢慢的,孩子对我产生了信任,不再随意的苦。现在到了中班了,孩子已经恢复了常态,成了聪明、懂事的孩子。看到这些,我比什么都开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离异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家庭的破裂或多或少给孩子一定的影响: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变得脾气暴躁了,变得没有了自信心。我看到了,我有责任让他们开心、健康地成长:现如今母亲外出打工的也越来越多,没有了妈妈在身边没孩子的穿戴变的不够整齐,平时也却少了必要的母亲,我看到了,我同样有责任让他们开心!抱一抱,聊一聊,帮助把衣角翻好.....一个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温暖了孩子,让他们感到了妈妈般的照顾,孩子们开心了,我也就放心了。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各自不同的天赋,决定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平时在教育、教学上都让那些聪明的孩子占了很多的空间,相对来说思维缓慢、言语不多的“笨”孩子就显得被冷落了。如果我是那“笨”孩子,我会有怎样的感受,不知何时起我一直就这么想,我会难过?我会伤心?还是我会麻木?我猜想着,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让“笨”孩子聪明起来......在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埋怨;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歧视;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数落。于是,我便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始实施却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自己的一遍遍引导,他毫无动静或毫无反映,那时候的你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我失败过,反思后发现还没有到真正爱他们的程度。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爱“笨”孩子的技巧也越来越高了,“笨”字从此也就在我的眼里消失了,有的只是我的鼓励、信任、肯定、引导。有时他们的进步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那也是进步!有事他们没有进步,但那也是进步,因为至少他们没有后退。记得一次言语活动时,我有意请屠斯艺回答小松鼠为什么病了?她慢吞吞的站起来,只看着我很胆怯,我知道她此时最需要什么?于是,我张大嘴巴用很轻的声音帮她一起回答,好不容易她看着我的口型,听着我那微弱的声音帮她一起回答,我很开心地表扬了她,虽然她的回答是那样的别扭,但那是她自己的回答,我要鼓励!
“爱相爱的孩子不叫爱,爱不相爱的孩子那才叫爱”,几年来我正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我在岗位上做的这些都是平凡的事,但我想:我的爱是最美的奉献。我不聪明,但我是勤奋的:我不富有,但我是充实的....因为我用爱心打开了孩子情感世界的第一扇窗;用真情点亮孩子生命里的每一盏灯;用赞美启迪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尊重唤起了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们被爱中学会爱!所以,我将继续快乐地奉献着,奉献着我的爱。
相关阅读:
雷明珍:无私奉献的供电所女保管
献给默默奉献的女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