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油菜的傅廷栋
男,1938年生,广东郁南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现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种植业顾问、湖北省科协常委、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主任、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GCIRC,巴黎)主席(2005-2009)。瑞典SW AB油菜育种顾问。1965年华中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在德国Gottingen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傅廷栋教授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并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恢复系,实现自交不亲和系“三系化”制种。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Fan and stefasson, 1986; Downey等,1989;Robbelen, 1991);1985-1994年,加、澳、中、印、丹审定(注册)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就有13个是利用Pol cms育成的。育成并审定油菜低芥酸或低芥酸、低硫苷三系杂种“华杂二号”、“华杂三号”、“华杂四号”、“华杂7号”、“华协一号”、“华皖油3号”、“新油16号”等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6000万亩。1999年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研究、推广“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该项目已通过甘肃省及农业部科技鉴定,正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最近,他发现一种新的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6-102A, 是一种新型油菜细胞质类型。 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上,于1991、1995年分别获得国家教委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亿利达基金科技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及对发展国际杂交油菜作出的卓越贡献”,1991年被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授予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奖章”,他是该奖近20年来国际上获奖5人中唯一的亚洲油菜科学家。2001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最高科技奖-科技杰出贡献奖。2002年被人事部、科技部、中组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还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TWAS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意大利)农业科学奖。2005年,他主持的“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模式的培养与实践”课题,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