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周月华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终生都无法正常行走,从五岁开始拄拐行走。
身体上的残疾让周月华更加要强,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考进了卫校。
1994年,周月华毕业回到家乡,看着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看病,周月华自己开办了一家乡村诊所。进药不方便,爸爸和哥哥就担着箩筐去市区去挑;出诊走得慢,周月华就手脚并用在大山里爬。
那一年,刚从海南打工回来的小伙子艾起看到了正在出诊的周月华,被她身有残疾却还自创事业的精神深深打动,开始主动追求周月华,最终用一句“背你一辈子”的承诺打动了周月华。从那时开始,丈夫开始背着周月华外出看病。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不管是黄昏黎明,还是在半夜三更,艾起背着周医生随喊随到。
1998年的一天,凌晨三点,村民杨光照家的儿媳临产了,周月华紧急出诊。因为悬崖陡峭,天黑路滑,丈夫背着周月华跌倒在路上,差着坠入悬崖,硬是拖着血淋淋的腿又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赶去接生。
没过几个月,周月华半夜出急诊,把刚睡着的4岁儿子独自留在家里。儿子醒来不见爸爸妈妈,四处寻找,把烧在火炉上的一壶开水打翻,把胳膊外侧的皮肤全部烫掉,至今仍留有明显的疤痕。
这些年来,她趴在丈夫的背上走遍了家乡的大山小岭,每年诊治病人近3000人次,现在每个季度,周月华都要丈夫背着把所有的村民家走一遍,做健康知识的普及。因为身体活动不便,身高不到1.5米的周月华已经有120多斤,身高不到1米7的艾起背起来也比年轻时更吃力,但艾起说,自己会一直背着周月华出诊,直到自己背不动的那一天。
《感动中国》颁奖词是: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著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