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台湾农业 >>台湾农业 >> 台湾农业 >>正文
马航公司这一年:沉疴难返 善后成疾
2015-03-08

MH370事件一周年之际,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以下简称“马航”)将举办一场“私人纪念”,只向乘客和机组人员家属开放,并希望低调处理。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永远消失在了人类的雷达上。 整整一年过去了,痛定思痛的马航经历了来自事故善后、企业改革、信息共享等多方的考验。

  如今,家属们的伤痛尚未平复,也或许永远不会平复。这家连续发生了两起事故的航空公司,则开始了新一轮的改组——尽管这并不为外人看好。

  1马来西亚的“国企改革”困境

  历史上马航曾多次改组,但成就平平,“私有化——国有化——私有化”交替进行,并未使马航彻底摆脱亏损危机。2014年,经历过两次事故重创的马航于年底确定改组,首要考虑的便是CEO人选。

  MH370事故发生之前,马航时任的CEO为艾哈迈德·焦哈里·叶哈亚(Ahmad Jauhari Yahya),他于2011年上任,肩负着带领马航纽亏为盈的任务。但对于马航这样一个扎根于东南亚的五星级航空公司来说,应对亚洲航空(AirAsia)等区域内廉价航空公司的竞争显得力不从心。

  实际上,在2014年的两次空难之前,马航已经负债运营近五年。此前的三个财年中,马航亏损达41.3亿林吉特(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78亿元),

  员工生产效率也是马航沉疴之一。根据彭博社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马航员工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每人每年为公司平均创收2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6万元),仅及新加坡航空公司员工的一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航选择了退市重组计划。但这一次计划看上去与过去该公司的历次重组、改革并没有太多不同——2014年8月29日,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宣布了一个12项内容的马航重组计划,其中包括成立一家新公司接管马航原有业务,并裁员6000人或员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负债与裁员加剧了社会对马航未来安全飞行的担忧。为节省成本,马航一度意欲招聘“兼职空乘”,但应者寥寥。有美国心理学者认为,MH370与MH17两次事故叠加可能给马航的空乘人员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国库控股宣布裁员计划前的半年内,已有168名马航空乘人员辞职。

  在2014年的年底新的管理者人选于12月5日尘埃落定——来自爱尔兰国家旗舰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Christoph R.Mueller获聘为马航的新任CEO。他也成为了马航第一位外籍CEO。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新任CEO“前三年将用来解决马航面对的问题和确保新方案步上轨道,接下来的两年则必须确保马航在重组后的绩效。过去,受聘者只需要提出方案,但并没有责任确保有关方案得以落实。现在,董事会希望受聘者两者兼顾。”

  新任CEO面临的挑战既来自马航,也来自马来西亚国内——马来西亚昔日的“强人首相”马哈蒂哈公开质疑Mueller的外籍身份,认为聘请外国人担任CEO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

  马哈蒂尔的言论道出了马来西亚国企管理中的一个问题:任人唯种族,而非任人唯贤。在族群政治的介入下,马来西亚针对成规模企业的“固打制度”,以及在升职、任用等人事领域的一系列“马来人优先”做法局限了国企的人才库。相比之下竞争者亚航无论是从机师还是管理者层面都不拘一格降人才,近年来扩张迅猛。

  但是,马航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人才与管理问题,也与国内政治密切相关。几年前政府曾有意撮合马航与亚航合并,但遇到裁员等问题时员工在政府机关所在地Putrajaya抗议,威胁若裁员将拒绝在大选中投票给执政党。政府迫于压力最终放弃了合并计划。

  因此,尽管已经采取了退市重组计划,但国内政治、种族以及国企激励问题仍是马航能否起死回生的核心问题。

2难以应付的善后难题

  3月8日,MH370事件一周年之际,马航将举办一场“私人纪念”,只向乘客和机组人员家属开放,希望低调处理。

  马航称,由于相信会触动家属悲伤的心情,因此“希望马航MH370乘客和机组人员家属尽量避开媒体的关注,以各自的方式纪念离开一周年的亲人和朋友”。

  但是,马航高管和交通部都很担心,中国家属将以怎样的方式应对这场纪念。在一些马来西亚人的眼中,中国遇难者的家属也是“强国人”的典型:一些马来西亚人甚至认为,事故的遇难者不只有中国人,也有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为何唯独中国家属如此激烈?

  2015年1月29日,当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最终宣布MH370“失事”后,一些中国家属表示,尽管事件过去10个月,这个结果仍然让家属难以接受,那种“人不明不白就没了”的感情阴景恐怕一生难以抹去。

  马航的赔偿也令家属难以接受,据新华社报道,多数中国家属不接受马航MH370确定每人150万人民币的赔偿标准。而报道称,台湾复兴航空提出的赔偿方案比马航高出一倍,每名遇难乘客家属获赔295万人民币。

  比赔偿金额差距更让家属难以接受的是马航的沟通方式:今年2月2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向马航370家属发放了获取赔偿的指导性文件。文件称MH370家属在获得赔偿前,必须向马航提交经过公证的文件,证明自己与马航370乘客的直系亲属关系,同时必须与马航签署和解协议书和责任解除书,这意味着家属从此不再追究马航在370事件中所负的责任。

  2015年2月12日,中国家属在马航总部抗议,称马航上月发布的客机失事声明是“没有任何证据和法理依据”的,他们无法接受。抗议家属提出四个要求,包括:马航须解释为何做出前述宣布、让乘客家属监督正在进行中的客机搜寻及调查行动、马航承担家属所雇用的私人调查公司所有的费用,以及向乘客家属提供经济救助。”

  目前让马航感到困惑的是,中国家属对调查结果的期待可能超出了马航乃至马来西亚国家的能力——家属们中的许多人,过去一年中是抱着“人会回来”的信念支撑着渡日的,他们更关心的不是赔偿,而是证据和真相。

  对中国家属和受众来说,更无法接受的或许是马来西亚的“不靠谱”:这一年里已经习惯了马航和马来西亚政府方面混乱的信息发布、不确定的政府官员发言,甚至出现前脚肯定后脚否定的情况。

  本质上,这仍然是 马航与马来西亚政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本地人常称之为“马来西亚特色”:缺少透明度与规则意识,行政效率低下。

 3马来西亚学到了什么?

  马航事件带给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影响或许存在于信息安全方面。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周雷撰文称,“仔细回顾马航从失联到失事的全部过程,我们看到亚洲国家在地区安全、战略协同、信息安全、政治互信、军事透明、实际治理等多方面的‘不在场’和‘集体缺席’”。

  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年的搜救工作,让区域内国家意识到信息共享与合作的重要性。2014年11月,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表示,在先后发生MH370客机失联及MH17坠机事件后,马来西亚提出在全球商用飞机的设置“全球实时追踪”系统,以及延长现有商用飞机飞行记录器装置的水底信号标示器发送寿命,同时称马航会全力支持。

  据多家外媒报道,3月初,由澳大利亚、印尼及马来西亚合作试点的飞机全球跟踪定位项目,将能够每隔15分钟对远程航班进行一次跟踪定位。相比旧有系统间隔则长达30到40分钟是一大进步。

  按照计划,此次试点的区域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11%。不过,三国的民航部门并没有透露具体哪些航班以及哪些航路将被纳入试点范围。

  澳大利亚副总理Warren Truss对媒体表示,投用新系统后,如果将来再次发生类似MH370事件,就可以大大缩小搜索范围;而且新的系统能和现有的机载设备相兼容。民航业则表示,他们原则上支持改善跟踪定位手段 。此外,欧盟近期也有望出台一项民航客机跟踪定位的新规定。

  各方所做的努力无一不是为了灾难不再降临,只是,当一架飞机成了谜,那些失踪的人的踪影永远不会在亲友们的心中抹去。马航管理中呈现的马来西亚式散漫、低效、失序的特征,短时期内很难再取悦中国乘客。

  特邀作者 张倩烨 (安邦咨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