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
核心提示:他,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他不仅要教授农民新知,更要引导农民破除传统过时的观念。他坚守基层十八载,为农民科技致富奔波忙碌。
陈宏伟 本报记者 阮蓓
近日,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双河村,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培训课正在这里进行。授课的是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听课的是双河村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交流会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可大家都意犹未尽。
袁勇已经在简阳做了18年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以前搞农技推广,是我们主动,农民被动;农民在会上激动,路上摇动,回家不动。”袁勇说,最早他采用传统方式搞推广,挨个村地讲技术,也把村民集合到一起培训,农民听到新技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时都很激动,可会后却没人照着做。
怎样才能通过技术培训,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带领农民朋友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成为袁勇的一块“心病”。
2009年的一天,袁勇接到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员吕世华的电话,询问能否在当地发展有机水稻种植的示范田。也是这一年,省农科院在东溪镇刘家村试种有机水稻取得成功。何不大力推广有机农业?袁勇豁然开朗,说干就干。
要改变村民几十年的传统耕作方式,谈何容易。双河村70余岁的老村民魏显良就是一个“顽固分子”。听说不用农药化肥,改用沼液灌溉,魏大爷根本不信:“我种了几十年的菜,就还没听说过不用农药、化肥种成功了的!”
韧性十足的袁勇没有放弃。他挨家挨户动员,方法想尽了,口水说干了。跑得最多最勤的,就是魏显良的家。
数次的“家访”,魏大爷感动了,同意先拿1.8亩地来进行试种。当年,亩产1200多斤,价格却是普通水稻的两倍多。第二年,尝到甜头的魏显良把自家的3.8亩水田全部种上有机稻。如今,双河村有机稻种植面积达300亩,有机水果、蔬菜、小麦等面积有500亩。下一步,村民计划继续扩大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2010年3月,在袁勇的推动下,双河村里成立有机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袁勇任合作社技术总监。身兼数职的袁勇更忙了。除了带动村民搞产业,他还定期组织社员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和各类学习,学习内容从传统文化到市场营销,从环境保护到营养健康,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定期学习,也成为双河村生态有机农业良性发展的一大亮点。
袁勇边干边总结,开始反思以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农业,致力于推广生态农业的经验。他意识到,只有科学发展农业,减少、杜绝农药、化肥,推广有机农业,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们计划将有机生产从种植拓展到养殖。”袁勇表示,计划用5年时间,将双河村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有机农业生态村,到那时候,这里将再也看不到一丁点的化肥和农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