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窄、车多、不守规则
县城治堵有三难(倾听·行进中的基层回声)
核心阅读
堵车一向被认为是大城市的标志。近日,本报记者分赴四川、安徽和山东的部分县城调研,发现现在县城堵车也较为普遍。经济发展真的让交通变糟了吗?面对逐步向县城蔓延的“城市病”,我们能做些啥?
四川通江
干道最宽仅9米,大车小车“全靠挤”
本报记者 张文
“堵上喽,走不了喽。”眼见着堵车长龙没有挪动的迹象,杜伟干脆熄了火开玩笑:“不是有人说,堵车是大城市繁荣的标志吗?”
四川通江县只是一座与陕西接壤的川东小城,可堵车令人头疼。杜伟一直在县城跑客运,他说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是最堵的时候,加上地势起伏大,一路上不停地踩离合和刹车,一天下来腿脚发麻。
“路太窄,车又太多。”家住壁山东路的赵成旺说,“在通江开车,全靠挤!那么窄的路,大车小车都在挤。”老赵说,他儿子在通江二中上学,以前常开车接送,不到5公里的路遇上堵车大半个小时都到不了,后来干脆给儿子买了辆自行车。
记者从通江县交通局获悉:这个城区人口十多万的县城,城区车辆保有量已接近16000辆。然而,城里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交通主干道,最宽处仅有9米。“9米,简直让人泪流满面。隔壁区县的双向六车道,25米宽。”县交通局一名负责人带着羡慕的口气告诉记者,自己到其他区县出差,常常望着“别人家的马路”兴叹。
路窄,车多,这样的“死局”仿佛很难破解。记者从县交警大队获悉:通江城区的繁华地段日车流量超过32000余辆次,比五年前已经翻番,而这还只是平时的情况。“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打工仔们赶回家过节,车流量还会翻倍。”交警大队一名负责人表示,每到过年,大队的所有交警都需要上路执勤,才能勉强维护秩序。
但道路狭窄不是堵车的唯一原因。记者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通江县之前规划县城主体建设时,并没有料到城区车辆数量的激增,客运、物流等设施都建在了中心城区,也没有规划地下停车场,很多车辆找不到停车位而随意停在路边,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除此之外,还有被四川人称为“野猪儿”的非法运营车辆,“拉客时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让其他车跟着受罪。”出租车司机张平愤愤地表示。
“要治本,还是需要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光明说,通江县正在向西建设新区,计划增建停车场,有望缓解交通拥堵。
安徽凤台
规划滞后人“豪迈”,加塞穿插乱停放
叶琦 陈彬
凤台淮河大桥是凤台县及周边蒙城、利辛、颍上3县进入淮南市区必经通道,其西入口处的环岛也成为交警每天指挥的主战场。“在高峰期,眨眼的工夫,环岛就堵死了。”协警刘胜换岗间隙介绍,“车堵的时候,人心也跟着堵,司机发牢骚,我们也急呀,夏天晒掉十层皮,冬天忙出一身汗。”
记者日前驱车去淮南凤台县城,刚下引桥,一个花坛环岛映入眼前:长途客车、拉煤货车、公交车、私家车、农用车、收割机、电动车……喇叭齐鸣、交织前行。以环岛为中心,3条省道相互交融,7条主次道路的车辆全部汇集到环岛“转圈圈”。
“凤台县城三面环水,仿佛一个‘U’字形,主城区位于底部。”凤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教导员李传宝站在大转盘人行天桥上,指着县城西说。“县城东西三条主干道最短的1公里,最长的4公里,南北方向各支线道路受淮河水系影响,不到500米的几十条断头路犬牙交错,‘T’字形路口易堵难疏。有一个被老百姓称为‘鸡爪’形的交叉路口连红绿灯都没法安置,只能设置黄灯警示车辆减速。”李传宝给了一组数据:不含各类农用车登记,截至4月,凤台县登记注册车辆达到68728台;2014年前4个月,新增驾驶员6268人。
谈到县城堵车原因,凤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雪涛认为:“堵车除了道路硬件设施、车辆倍增等客观原因以外,不文明驾驶也是重要因素。皖北人性格豪爽,年轻人喜欢开快车,遇到车流量大的时候,喜欢超车、加塞、穿插,如果路面上再遇到几辆乱停乱放的车辆,本就不宽的路面堵车是必然的。”
“治理堵车是一门科学管理艺术。为了治堵,我们在县城各主干道核心位置设了8个警务站,交警、派出所民警、特勤大队多警种在易堵高峰期进行联合疏堵。”李雪涛介绍,县城内正大力实施“全境通畅”工程,已有多个桥梁和高速正在建设中;凤台还实施了农村一村一警的交通法规宣传联系制度,通过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推剧、花鼓灯说唱等文艺形式,以身边的交通违法案例现身说法,倡导文明驾驶。
山东汶上
路上不设隔离栏,人车混为“一锅粥”
本报记者 潘俊强
下班时分,山东省汶上县中都大街联民广场附近,各类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还有红色的“摩的”甚至行人混为“一锅粥”,行车速度缓慢。没有隔离护栏,没有按行驶车道行驶,机动车、红色摩的随意掉头,也给这个片区的交通拥堵“雪上加霜”。
“不光是上下班高峰,平常这里由于人车混行,交通效率就很低。”在附近做服装生意的一位老板说,平常因为各种车辆及行人不遵守交通秩序,再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交通疏导与管理让这里的交通秩序很混乱。
记者随机又到县城其他若干个十字路口观察发现,在下班时段,老城区车辆拥堵要比新城区严重。据了解,这是因为市民基本上居住在老城区,下班后人群回家导致。
据汶上县交通部门介绍,随着汶上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汶上城区小型机动车保有量2万余辆,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县城的交通基础设施比不上大城市完善,一些地方虽然划出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但是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执行,既然人车混行就得加隔离护栏强制将各类车辆、行人分流。”那位服装店老板告诉记者。
电动车的增多也是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堵车的重要原因。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开机动车的终归通过了道路交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常识的培训考试,对交通规则和常识都很清楚,但是一些拥有电动自行车、老年代步车的市民缺乏交通常识,随意掉头,闯红灯都是常有的事情。”
一位市民抱怨,城中心主干道上的联民区域是汶上县城交通拥堵的“老大难”,其他主干道现在都已经摆上了隔离护栏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为什么该区域一直没放隔离护栏?
据汶上县交通部门介绍,为解决联民区域交通拥堵问题,今年年初,汶上县财政列专项资金500万元,启动了联民区域路口交通专项整治工程。一方面是规划拓宽道路,将在该区域增设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由双向4车道增加至双向6车道,可充分疏导人流、车流。另一方面就是安装群众呼声较高的隔离护栏。目前,汶上县对城区主干道的交通路口进行了统一规划,正在安装完善城区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安装了硬质隔离护栏。而联民区域正在改造,完毕之后将立即安装信号灯、监控、硬质隔离护栏,施划交通标线,实行人车分流,将可从根本解决联民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