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转了个文章《有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 》看了看转载的量是很大的。要开学了,家长都很关心孩子读书的问题。
其实这样说是很片面的,应该说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问题。极端的说法应该说是关心孩子考试的问题。
很有幸曾经看过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负责的说《有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 》这样的网络文章属于明显的
“标题党”。我更推荐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样系统的书籍。如果全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教小学老师都有这样
的心态和方式。未来的中国一定是强大的中国。“少年强则中国强!”。
其实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套用电影台词--其实我是个演员)。其实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不谈什么大而空的说法为了国家,为了
祖国下几代问题这样空洞的台词。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是他首先的老师。所以这个教育工作者的称谓是必须的。今天不探讨大的
教育问题,就说说我熟悉的诗歌在孩子成长中的一点意义和意思。
孩子2岁多能说话的时候我就教他读书,其实就是跟着大人念,首先要坐的住!几分钟,10分钟。男孩子的睾丸激素肯定让孩子动来动去的。
很多家长还错误的认为这个是多动症,如果这样的家长还存在,我建议先家长去成都市4医院检查下在回来看这样的文字。
孩子学大人说话,其实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拣来用的。诗歌为什么作为首选?因为诗歌是“雅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未来没有
家长不希望孩子有个良好的气质,谈吐得体,华丽思维的。教娃娃读诗的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其实是不知道诗书里的“韵味”,“气质”的。
这个不要紧。漫漫的只要他上口了就好了。好比我们门口有个卖香烟彩票的养了只鹩哥,但凡有人过去那鹩哥都会说成都话“拿包烟”。
鸟都习惯这样的语言环境何况人。小孩子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一定可以积累好的语言。这个是给大人的信心。
小孩子先跟大人学习的时候就是念。很多家长疑惑不识字怎么办啊。不识字的人在上几辈里很多啊,但是人家有的可以唱有的不影响说话。
识字可以在念的基础上漫漫展开。说慢其实不慢,孩子在问你这个那个是什么字的时候就是你教他认识字的契机了。这个机会抓的好
很多事情迎刃而解。这些是最简单的技巧。罗嗦了半天,儿童唐诗300首怎么个读法,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惑了我一段时间,在后来
一次机会里我发现了,我觉得应该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来和大家分享下。
儿童唐诗300首怎么个读法?儿童唐诗300首很简单,很多小朋友一生中几乎开头学的几首里必然有洛宾王的“鹅鹅鹅”。幼稚园甚至
还编了舞蹈。确实是这样的开始,一个良好的开端。儿童唐诗300首有300首要学到什么时候?我翻看了下配图的页数有接近200页。
孩子跟我随意的读了很多,读到后来几个月我都忘记那些是学习过的了,说实话很多我那么小时候都没有学习过。也许有的家长觉得
儿童唐诗300首是小儿科,其实仔细看来是大学问,很多篇目扩展开来,用大人的智慧和学习的经验来看不是那么简单的。
学习300首的时候我不是按照次序来教授的,有的朗朗上口的先学,有的生硬的我都要仔细看看备注。孩子的学习从念字,到识字,在
到可以问诗意,问备注,在问备注里的(1)(2)(3)这些数字符号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家长已经看到孩子思考的层次和积累出来的
东西在“迸发”。这是个认识逐进的过程。300首里是不是真要学300首?我看未必。很多需要家长去取舍。如果觉得非要照搬300下来
那就是太机械的做法。300里我选200或者更多点,让孩子能自己阅读起来,我认为已经不错了。
我们的孩子智力能力水平属于正常范围。不是天才类的。起先我不要求他背诵。只要求识字就好了。其实作为家长心里还是很想孩子
快点认识,快点能背诵。但是我总不可以拿个条子在背后吧,那样就有孛我教育的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认识。这个有个过程。
大多数人强求起来没什么好结果。有的朋友扩展起来就说朗朗啊这些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告诉亲家。朗朗只有一个。朗朗的爸爸也不多。
不信你去看看朗朗怎么说的。
学习要开心,哭着吃饭是吃不好的,哭着看书也是看不出来的。作为家长经常在想什么是“因才施教”。什么是“因势利导”。什么
是什么.......孩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什么是慈母啊小朋友,母亲是什么啊,父亲是谁啊。孩子小的时候问你父亲是
谁啊。孩子好象知道一样指着我,会心的一笑就是对孩子认识的肯定,也是做父母,做老师对孩子认知的积极的反馈。孩子也知道了
爸爸妈妈就是父亲和母亲。“买的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现在的孩子在城市里基本难得听见鸡叫了,甚至很多鸡是什么
样子都只在动物园电视上看见过。找个有鸡的地方。有鸡的季节(春节)期间。菜市场去带孩子看。在结合这样的句子,孩子就知道
怎么和鸡说话了,但是公鸡打鸣这个事情还真难办了......夏日炎炎忽然一阵狂风过后,马上想起”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顺时就教给孩子。
“道字娇讹语未成”的孩子也就在这样的时机学会了一句,或许终身不忘的言语....因时,因势,因地的教导可以受益终身。
300首不是简单的诗,其实是本自然,地理,天文,美术,常识的教科书。现在来体会其中依然意犹未尽,我也武断的说下真正搞明白
的人其实是不多的,何况还参乎与教育与被教育的事情。小儿课本大学问啊。
教念300首,最好用普通话,四川人不卷舌头不要紧,漫漫来就好了。普通话很“雅”。诗情画意也出的来。我极其不赞成孩子们在一起
时候大人叫自己孩子在别人面前去背诵炫耀的做法,甚至反感这样的方式,所以孩子也没有意识在别人面前这样。低调,低调。
300首的中后---300首中后期间我干了件事情,拿了本厚厚的中国最早的微博读本《论语》给孩子翻。
微博字数限制140左右。论语基本上在这个范围内。有的家长可能说我疯了,那么厚一本--一寸的书小孩子看合适吗。其实
小孩子没有长短厚薄远近概念的时候,这些都不四重要的。小娃娃不知道论语写的什么,家长也没必要太系统的教育论语的前因后果。
教他念就是了,能认识的自己认字,我告诉他在他中学时候就会学习到系统的,孩子问爸爸那中学读完读什么呢?读大学。
大学完了呢?完了读研究生。研究生完了呢?参加革命工作,参加革命工作了呢?结婚当爸爸....呵呵,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快乐
的过程。孩子读一篇论语就要问。比如“子曰:君子不器”。一天一段,孩子问就完了吗。我回答就完了。没有了。孩子疑惑的很,
那么快就完了。我在解释下简单的意思,他也不怎么懂,但是似乎他有成就感就是今天就学习完成了。这样的“成就感”,远远
胜于他现在知道这几个字的意思。
孩子的学习是大人更多思考的问题,是成人在学习的一个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今日暂且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