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营造出和谐的家庭关系吗?
家庭情感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发展。在营造家庭情感氛围的过程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父母应处理好的两个重要关系。
和谐幸福的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表现得宽容、乐观,不仅能使孩子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如何做人处事提供了榜样,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把父母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内化于心,会在自己的人生中加以模仿。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也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婚姻幸福。
贴心提示
“单亲”未必不完美——不能武断地认定单亲家庭就没有能力给孩子以完美的教育,即使你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你依然可以以良好的心态来尽力弥补单亲带来的缺憾,争取把家庭破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降到最小:
·不要因为沉溺于自己的痛苦而忽视孩子,也不要因为歉疚心理而迁就、溺爱孩子;
·让孩子与父母双方都有接触、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感受父母双方对他的爱;
·扩大孩子的交往面,让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与单亲家长不同性别的成年人;
·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消除孩子的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彼此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呢?
陪伴你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通过朝夕相处的陪伴、日复一日的交流,孩子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建立起安全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基础。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做父母的最好不要把孩子交给别人去抚养教育,比如交给祖父母、送全托幼儿园、上寄宿学校等。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没有什么比塑造一个人更重要的事业。每天和孩子一起吃顿饭、认真听孩子说会儿话、完全投入地和孩子玩一会儿吧,这比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加重要。
贴心提示
“量”不足时更要重“质”——也许你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但是你依然有机会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比如在早出晚归没机会与孩子交谈时用小纸条给孩子留言,出差在外时给孩子写信、打电话,把陪孩子一起做某件他感兴趣的事作为一个重要事项安排进自己的时间表,在孩子有问题时给他以关怀和指导……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感觉到你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这样,你一样可以成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值得信赖的人。
不仅仅是做朋友
对大多数受过现代思想洗礼的年轻父母来说,那种不尊重孩子人格、把孩子当作自己附属品的落伍观念早已被抛弃,“做孩子的好朋友”成了这些父母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朋友”的定义仅仅指与孩子一起玩、一起闹,却忽略了身为父母所肩负的更重要的职责的话,也难以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让我们尝试多换几个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想,并终将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人。但是在这段亲子共同前行的路程上,孩子的小手需要我们的大手去牵引,去扶持。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可以扮演好生活教练、学习榜样、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坚强后盾等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色。
让沟通的渠道更顺畅些
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和孩子玩这样的亲子游戏:让孩子站在椅子上,父母坐在地面上,使你们之间的高度差别很大。然后随意交谈几分钟,时间到了就交换角色。完成后,谈谈彼此的感想。一位父亲在经历这种体验后说:“和一个像塔一样高的人讲 话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当你被人家由上往下看时,感觉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上,而且真的很难说服高高在上的人。”
想想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常常体验的感觉!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随时准备挑孩子的毛病,随时准备给孩子以指导。如果父母能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以宽容、接纳之心多听听孩子的心声,那么亲子间沟通的渠道一定能更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