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巨石、混凝土预制件、废旧船体等投入海底,不几年就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在此安家,形成生机盎然的“海洋牧场”……青岛市政协专题调研组近日乘坐海监船,对全市渔业资源修复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青岛所辖海湾多属天然渔业港湾,近岸海湾星罗棋布,形态各异。这些优越的地质条件,可以充分保障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2010年,在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青岛制定了建设人工鱼礁发展“海洋牧场”的实施方案,提出2010年至2015年共安排资金1.2亿元扶持鱼礁建设。目前,青岛已规划建设了5处增殖型鱼礁,明年将启动建设3处公益型鱼礁。为增加礁区生物量,近5年,全市已累计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6亿多单位,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共安排资金1900多万元,计划投放苗种8.1亿单位,目前已完成大半,“海洋牧场”显现出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青岛市政协常委孙谧认为建设人工鱼礁对于修复渔业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长效工程。她建议有关部门应对礁区环境、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动等进行跟踪调查,为人工鱼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胡泽建常委则建议加强鱼礁的后期管理,防止相关企业过度追逐经济利益,降低了鱼礁的生态效益。此外,委员们还提出在礁区发展休闲游钓等旅游业、制定鱼礁建设技术规范等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