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农村金融 >>农村动态 >> 农村研究 >>正文
我国低粮价战略不可持久
2012-2-15 作者:郑风田 来源:经济观察报
        农民工打工的收入在城市应该是最低的了,但农民工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比在家粮种一年的收入还要高,大家可以想象一年粮食价格有多低?另外一个问题,那些粮食生产越多的地方也是越穷的地方,我国粮食生产大县都是财政穷县。这就是中国最奇怪的事情:最重要的粮食反倒是最便宜的,而这样的政策后果是种食农民收入太低,如果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不种粮,这么多年来种粮的农民一直在为我国低价的粮食安全战略埋单。长远来看,这种低价的粮食安全战略是不可持久的,新生代农民工回家种地第一件事是不种粮食,企业下乡也会选择非粮产业。
  农民不该为“低粮食安全战略”埋单
  经济观察报:中央政府为什么要实行“低粮价”战略?
  郑风田:政府实行“低粮价”政策,更多的是考虑到城市居民,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城市的穷人富人都享受到“低粮价”政策带来的好处,8亿农民却要为“低粮价”政策埋单。“粮食安全”成了压在农民身上的枷锁。
  我认为,政府应该把粮食价格提高上去,通过对城市低收入家庭采取补贴政策。至于城市高收入居民,按照现在的饮食习惯,主食占的比例并不高,花费在肉蛋奶上的钱更多些。
  我国实行的“低粮价”政策,在未来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现在很多粮食主产市县,经济反而很落后,很多农村的情况是,“聪明”的农民都不种地,所以政策改革应该是让农民感觉到种粮食能赚钱。
  经济观察报:与国际粮食价格比较,今年我国粮价基本是维持在高位运行,甚至比美国的粮价都高,你对此如何分析?
  郑风田:美国农民经营的是大农场,所以中国的粮价不能和美国比,只能和日本和韩国等小农经济的国家相比。长期以来,日韩实行的高粮价政策。一般来说,日韩农民的收入是城市居民收入的80%左右,由于农村的生活成本比较低,这样算下来,在日本和韩国,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就不大。
  经济观察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个大命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如何才能消解高层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你如何看待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
  郑风田:由于粮食安全的压力导致政府方面把耕地看得太紧,对资本进入农业采取谨慎的态度。自从2005年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以后,每年国家都增加近千亿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去,但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土地——是不允许动的,所以国家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在很多官员看来,农地“非农化”被认为会影响“粮食安全”
  在我看来,政府为保证粮食安全实施的策略有些固步自封。单纯为了粮食安全,政府不必去限制土地的非农使用,不必去压制农民的收入空间。如果政府有好的引导,能允许大量资本进入农业的话,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那就完全没必要担忧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了。
  像日本、韩国等可耕种土地都极少,但粮食生产技术发达,一亩地可以盖成好多层种植,这就等于将土地面积增加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在此基础上,利用温室技术,把温室内的耕地空间改造成了适合植物生长的气候和环境,加快了粮食生长的频率,一年不只是生产两季粮食,而是生产好多季。
  农民欢迎资本下乡
  经济观察报: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引导城市工商企业进入农村,以工商企业化的经营替代农户经营的情况。但我们注意到,作为中国农业最高决策机构的官员,陈锡文对此明确表示,中央不鼓励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应该说,陈锡文的话具有相当强的政策意味。为什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资本下乡会存在差异?
  郑风田:中央归根结底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粮食安全问题,二是农村的社会稳定问题。
  早几年,有很多城市工商企业去农村发展,钻政策的空子搞房地产开发建设,比如建别墅、高尔夫球场,如今这些已经被严厉禁止了。现在很多地方又出现了大量城市工商企业下乡,参与农业经营。注意的是,无论是早些年还是现在,即便有再多的资本进入农业,也都不会选择去种植粮食作物,因为效益太低了.
  如果城市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占用更多的农地,而又都不种粮,这样发展下去,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就违背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
  再有,现在企业下乡之后,在参与农业经营的过程中,确实盘活了农村资源,使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率都大规模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出现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也有农民损害企业利益问题。考虑到农村稳定问题,中央政府对此也有所担忧。
  从地方政府来说,企业下乡之后,以多种形式承包农地,参与农业经营,把农村的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都盘活了。企业无论搞什么样的工业项目,产生的GDP比农业产生的GDP要高出很多。在当地经济发展起来的同时,地方政府官员也有了政绩。
  站在不同的角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资本下乡出现了差异。
  经济观察报:你对资本下乡参与农业经营怎么看
  郑风田:从保护农民的利益来讲,城市资本下乡,资本下乡可以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绝对是件大好事。现在我们国家实施的是低粮价政策,而种粮的成本又很高,化肥、水电等费用每年都在上涨。在很多地方,农民一年辛苦耕作下来,每亩地也就赢利两三百元,有时甚至种粮还赔钱。
  由于农民种粮与外出打工的比较效益差距太大,现在大批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打工。一般来讲,企业承租农民的土地,农民每年都会获得每亩地500-800元。受企业雇佣的话,还能再获得工钱,这比转给亲戚朋友种地收入强多了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在城市里要生存发展,竞争压力很大,而农村有大量的土地,价格又低,从事农业经营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资本下乡对企业发展同样也是件好事。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的保险业很不完善,难以配套,一旦企业和农民合作出现矛盾和纠纷,农户与企业签订的合同难以奏效,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土地制度、粮食安全政策上要有突破
  经济观察报:近几年,国家财政每年都增加近千亿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去,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的支出是4318亿元,到2009年已经是7253亿元,2010年上升至8183.4亿元,应该说,国家支农政策力度是在逐步加大
  郑风田:单纯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加的幅度看是这样。但不容回避的是,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变小,反而在逐步扩大。原因在于,与对城市的投入相比较,政策支农的力度还不够大,其外,支农政策也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支农资金的跑冒滴漏问题很严重。
  比如国家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农机补贴政策,实际落实的结果是,补富不补穷,因为在农村,即便是享受国家补贴,还是收入比较高的农民才买得起家电和农机,收入很低的农民还是买不起。
  还有,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制度,这种制度就像一个大的抽水机系统,由于城乡收入、公共基础设施差距太大,巨大的城乡“势差”只能使农村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量地几乎是单向地流入到城市。农村“失血”比“造血”多。
  经济观察报: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很重要的一环。未来我国城镇化道路该怎么走才能效果更好,速度更快?
  郑风田:与城市发展相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还是很慢很落后,农民还是集中居住在农村,特别是,很多地方一些县城的规模都很小,对于国家发展小城镇建设来说,这是不正常的。
  根据官方统计,我国户籍上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8%,加上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在内,城市化率为46%。这个数字比很多国家都低。目前,国际公认的城市化率是应该达到70%。
  要加快我国小城镇发展速度,一是促进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比如资金、人才、技术等等,更多地向农村覆盖;二是要打破城乡之间的藩篱,使更多的农民及时转为市民。因此,对于城市工商企业下乡参与农业经营,关键是要在土地制度改革、粮食安全政策上有突破,吸引更多的资本下乡投入到农业经营当中,而不是限制工商资本的进入,将它们拒之门外。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