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村官动态 >>村官动态 >> 大学生村官 >>正文
广西大学生村官陈思达让吸毒者重拾生活信心
2013-5-7
“你们来这干嘛?你们想死吗?”广西大学生村官陈思达对那次家访记忆深刻,他和同事敲门半天,屋里有人却不见开门,再敲时,突然冲出一名气势汹汹的男子。原来,这名男子吸毒多年,对生活已经绝望,在他看来,社区的帮助不过是“假惺惺”。在广西鹿寨县鹿寨镇城西社区工作后,陈思达常要和这些吸毒者打交道。 吸毒者开始新生活需要信心 陈思达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0年,他成为广西鹿寨县鹿寨镇城西社区的一员。陈思达刚入行就听说社区里的吸毒人员不少,一些吸毒者与人共用毒品注射针头时还感染上了艾滋病。没想到很快社区书记就带他一起家访,对象是患有艾滋的吸毒者阿南(化名)。阿南蜡黄的脸,人瘦得像纸片,张口可见满嘴溃疡。25岁的陈思达心里一紧,家访一个小时,半句话也没敢说。 家访是社区禁毒的一项日常工作,目的是了解吸毒人员的生活情况,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除了家访,社区还要监督吸毒人员定期尿检、做思想汇报。渐渐地,陈思达发现,吸毒者并没有他想象的 “可怕”,注意沟通方式,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开展工作并不难。一年多前,陈思达当选社区主任,禁毒成为他工作的重头戏。 虽然禁毒工作慢慢上了路,但陈思达也意识到,说教式的帮助无法从根本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是要死的人了”、“活着没什么意思”、“我已经绝望了”,这是吸毒者常挂在嘴边的话。人们对吸毒者的歧视,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压抑。“自卑、孤独、绝望,是这个群体最真实的心理写照。”陈思达说,吸毒者开始新生活,不仅仅需要戒毒,更需要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工作让吸毒者感受到自身价值 什么能给他们生活的信心?陈思达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3年前,因吸毒坐牢两年的阿明(化名)出狱,家中父母早已过世,原来的单位住房也被收回。没有亲人,没有住所,没有工作,阿明非常绝望。陈思达了解到情况后,帮他找住处、找工作,还对他进行心理辅导。时间一长,阿明的情绪慢慢好转,但根本性的改变出现在阿明工作之后。“他在外地打工近两年,人比以前开朗自信许多,现在还有了女朋友。”陈思达说,“吸毒者需要的信心,来源于自我价值的认可。” 陈思达希望,其他的吸毒者也能向阿明一样开始新生活。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5月,城西社区的“昱馨家园”在鹿寨镇挂牌成立,成为鹿寨县唯一一个社区开办的康复中心。这栋三层的旧楼虽不起眼,却为吸毒者和艾滋患者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用昱字是希望他们能在阳光下挺立做人。”自从昱馨家园成立后,陈思达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联系疾控专家开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做咨询、联系企业接手工活…… 康复中心有活动室、阅览室、工作间、咨询室、娱乐室,每天对外开放,吸毒者可以到这里看书、打乒乓球、向专家咨询、做心里辅导,每周周末还有交流活动或健康讲座。其中,大家最喜欢工作间,因为“一去那就有活儿做”。陈思达总想办法联系些手工活,做相框、做珠绣都能赚钱。“工作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废人。” 原本计划服务于城西社区的昱馨家园,渐渐吸纳了很多其他社区的吸毒人员。因为在这里,他们有共同语言。 请给他们更多关爱而非歧视 现在,说起昱馨家园,鹿寨县无人不知。陈思达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资金的问题。昱馨家园的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县禁毒办和PSI国际人口服务组织,不过,今年PSI国际人口服务组织就要退出中国。 除了担心康复中心资金的问题,陈思达还在为给吸毒人员找工作的事发愁。昱馨家园接下来的手工活都是临时的,无法给吸毒者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陈思达也多次找厂商协商长期合作的事,但都没能谈成,有人一听把工作交给吸毒者,扭头就走。“吸毒者比较急躁,而且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一般坐四五个小时就坐不住了。”他希望有企业愿意给吸毒者一个机会,“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是歧视。”(人民网)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