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宜宾7月12日消息(记者隆敏 通讯员 罗惟 阳明)“楼房村上石板坡,赶场买卖靠人拖,缺钱缺粮敲破锅,是个出名的穷窝窝”。这是曾经在宜宾县合什镇楼房村流传的顺口溜。而现在,走进楼房村,映入眼帘的是蜿蜒的水泥公路、干净明亮的房屋、宽阔无边的花生良繁基地。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楼房村现任村主任杨物华。
“当年,她说要修公路,我们都认为她一个女人,能有啥子本事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才发现这个女子不简单,不光把公路修通铺成了水泥路,方便了农副产品的运输,还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7月11日,说到他们的领头雁杨物华,楼房村村民一个劲的夸赞。
修建公路破瓶颈
楼房村是合什镇又是处最偏僻的一个村,无一条交通要道,村民出行全靠步行山路,要是遇到下雨天气,深一脚浅一脚,全是泥巴,费时费力不说,而且极不安全,稍不注意,就会滑下山坡。1998年10月,杨物华从浙江打工返家,就遇到雨天,看见这样的现状,杨物华感到无比心痛,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家乡。
同年11月,在楼房村的换届选举中,杨物华被村民们选为村副主任。当选后的杨物华当即就在村民委员会上提出修公路的方案,可遭到大部分村委委员的反对,很多人都认为修建公路不光要筹资筹劳,还要占土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一亩田土就多一份口粮,修路不仅占我的田地,还要我自己掏腰包,我们的收入本来就很少,怎么能负担人均几百元的筹资款嘛?”当年参加村委会的村民江昆六回忆说。
“她太犟了,我最开始就反对她去当副主任,出去打工才能挣钱,公路根本就修不起,但是她却反问我‘难道你愿意看着周边乡邻一辈子都这样子,不但自己一辈子受穷,还让儿孙们跟着受苦。’”杨物华的丈夫廖运培介绍,看见杨物华每天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经常到半夜才能回家,他都很心痛,由不支持转变为配合,陪着杨物华一起做思想工作。
经过宣传动员、筹集资金,协调土地,1999年底,全长6.4公里的村道路动工修建,2000年5月全线贯通。2012年9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筹资筹劳下,对村道进行硬化,2013年4月正式竣工,成为了怡村、锦江村、楼房村、塘坎村的几千村民出行的首选。
大家出行方便了,可作为倡导人的杨物华还在为道路修建的筹资尾款奔波忙碌。“有了这条路,大家出行就方便了,我即便受了苦,受了累,也值得。”看到村民出行方便,生产生活减少成本,杨物华的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和欣慰感。
改善村貌建新村
杨物华平日喜欢看有关农村发展建设的相关信息,也总在寻思着如何发展楼房村村,经常和村民分析农村发展形势,讨论楼房村发展前景。
在得知上级部门要在合什镇实施新村扶贫项目的消息后,杨物华一边向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一边发动村民发扬不等不靠精神,组织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自主改建和新建。累计帮助85户建卡贫户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建家园,对2户贫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建成产业连接道及联户路3750米,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真的感谢杨主任帮我们争取到了资金,让我们改善了居住环境,你看嘛,这厨房明亮了,厕所干净了,猪圈宽敞了,院坝旁边还可以修建鸡圈和兔窝。”村民林贵华在谈到杨物华帮她们实施“一建三改”项目的时候不停的夸赞。
发展产业助增收
扶贫新村的建设,给楼房村带来了更多的项目,这让杨物华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村民们都有种植花生的传统,但多是自产自销,每一偶形成规模。动员大家扩大种植规模,可大家都怕种种多了后销路不好,花生良繁基地项目的落户,种子、技术、肥料、农药都由政府提供,收获的花生还由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收购,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杨物华说。
“合什镇的村民普遍都在种花生,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根本就不够镇内的两家花生加工企业使用,如果能够动员大家都种花生,将收获的花生统一卖给花生加工厂,这样既能帮村民找到花生销路,又能抵御市场带来的风险。”村民刘启金至今还记得杨物华给他做思想工作是的话语。
通过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努力,楼房村建设小米辣套种花生产业示范基地750亩,花生抗病品种实验筛选,不同模式栽培共10亩,成片特色红薯实验田130亩。
“作为一名当家人,应该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抓实干,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才能不负大家的期望。”杨物华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