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新闻资讯 >>时事新闻 >> 综合新闻 >>正文
环保部副司长谈PM2.5:确保数据真实是保护干部
2012-12-21

环保部副司长谈PM2.5:确保数据真实是保护干部

资料图片:朱建平。 (南方周末资料图)

  74个城市,496个监测站点,2012年底全国将迈出PM2.5监测和发布的第一步。而更严苛的考验正在等待环保部门:如何让公众看得懂数据、如何避免数据弄虚作假、如何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如何制订防控和应对方案?

  “在过去的一年,除了我们又老了一些,北京的天空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摄影师王一坤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了一年364张的照片,2012年11月22日,他终止了拍摄计划,觉得继续下去意义已不大。

  这一年,PM2.5纳入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然而风波不止。公众曾质疑监测点位布局不合理,坊间也质疑环保部门刻意选择监测结果偏低的仪器,而2011年的民间自测行动也延宕至今。

  背负巨大的压力,2012年是环境监测人员“加班加点”的一年。12月底,国家将兑现PM2.5监测“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步承诺。按计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共74个城市、496个监测站点要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

  截至12月18日凌晨,南方周末记者查阅74个城市的环保部门网站,尚有11个城市没有发布。其中昆明、南宁、银川市的环保部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称,将于年底完成任务。“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干着,每天要加班至一两点。”河北省环保厅监测处处长赵兰魁说,设有53个点位的河北省目前还不能完全发布。

  “必须全部发布。”环保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最后一周,我们会成立工作组,哪个城市有问题,就赶过去。”

  “这既是贯彻新标准的业务任务,也是政治任务。”朱建平说。2012年,为铺设74个城市的监测系统,国家拨款5亿多元,全国共耗资约10亿元。

  而在“第一步”之后,环保部门也将接受更严苛的拷问。如何让公众看得懂数据,如何避免数据弄虚作假,如何制订防控和应对方案,这都是监测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保部已在直面问题。11月初,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绝不允许对监测数据进行修改,或掐头去尾、弄虚作假。同时,发布的数据要让公众能看懂。

  2012年12月14日,针对PM2.5监测之后的焦点问题,环保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

确保数据真实,是保护干部

南方周末:公众一直担心空气质量数据的真实性,以前是否真的存在数据弄虚作假的情况?

朱建平:以前调整数据都是城市一级,少数城市政府领导政绩观不正确,认为我为官一任,也投了钱,不能说空气质量变差。始作俑者往往不是技术人员,我们不想技术人员受到压力而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这样做(指对数据的严格规定)是从技术上减少了他们调整的机会,也是保护了我们的干部。

  我们正在开展环境工作质量大检查,全面检查空气质量和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要求今年各省自己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过来。明年环保部组织查,再有问题就要处理了。执行新标准,尽管是第一期,我们也要保证质量,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方周末:类似的检查以前也有,现在执行新标准,有更针对性的措施吗?

朱建平:原来传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是每天至少18个小时值,平均下来算日均值。有少部分城市根据目的来挑,想说明这里污染重,争取投资项目,就挑高值。其他目的,就挑低值。

  新标准要求至少20个小时值,因为仪器故障、校准过程、停电,都可能会损失小时值。如果24小时的值都有效就都要使用。另外,实时发布的不一定是百分百准确的数据,电压异常、仪器故障会出现异常值。总站也会制定严格的数据修约规定。市监测站报到省里和国家的数据,先不允许你修约。评价时少量数据会技术处理,但必须有充分理由:机器故障得有维修说明,电压异常得有电力部门证明。

  总站专家工作组正在各地做联网工作,这个系统不只是数据传输,也是在线质控平台,地方每次对仪器状态、参数调整,我们都能记录下来。明年还要加大飞行检查。如果怀疑某些城市的数据,我们会不通知你,开流动监测车过去监测。

  通过这几种措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让老百姓对数据建立信心:我们数据比国外使领馆点多,代表性强,数据质量保证符合国际惯例,权威性更好。

南方周末:除此之外,听说江苏和河北省还在各市独立设点,作为数据对比的标杆。

朱建平:江苏在每个城市布置2个点,不归县市一级运行,也不纳入整体评价,只是省里作为质量控制。你城市监测点的值和这个点相比,在一定范围内,我认为就是可信的。如果超过,我就让你说明原因。包括考核,我以我这两个点来给你计。

  河北也在部署,山东则全部由省里委托第三方公司来监测数据。总的来说,都在加大数据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的力度。

统一仪器和评价规范

南方周末:曾有人质疑不同厂家和型号的仪器的数据差异,如何避免仪器本身的影响?

朱建平:因为原理问题,有的PM2.5监测仪器数据会有偏差。校准仪器,需要四个季度的数据,比如臭氧在夏天浓度高,而颗粒物(PM10、PM2.5等)冬季浓度高,温度湿度也会造成影响。但是因为时间比较急,总站从2011年底到2012年初做了一个季度的仪器选型比对实验,给第一批城市推荐了六个型号。比对实验现在还在做。通过一年的结果,明年将推出新的意见指导第二批、第三批城市的仪器选型。

南方周末:但是第一批推荐的仪器已经安装完毕,如果出现数据偏差怎么办?

朱建平:第一个季度做完比对实验,结果比较准,我们估计不会出现问题。如果确实出现了,二、三批我们就不用这个仪器,第一批安装的仪器要在规定时间内淘汰掉,要痛下决心,一定要保证质量,让各个城市数据可比。不过也不是绝对可比,因为不同仪器之间有固有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都是合格的。

南方周末:配套新标准的一系列规范在11月份才征求意见,没有规范,地方执行时是否会无章可循?

朱建平:仪器安装、调试和数据传输规范都有了,就差评价规范。环保部科技司正在积极推进,应该很快出来。评价只是方法学,只要浓度准了,怎么评价都行。评价有很多模式,我对哪方面更关注,就选用哪个。我们统一发布后,年终考核都按照一个模式评就可以了,学术研究则可以利用多种模式。

鼓励制作“空气宝宝”

南方周末:以前公众说看不懂,现在各地分布的数据,有的是列表,有的是地图,全国将以什么形式发布?会不会改善?

朱建平:总站的平台也有发布信息的功能。但以数据为主,老百姓可能看不大懂,不是那么直观。地方有好的平台,可以继续采用。比如上海的“空气宝宝”很形象,我们鼓励城市做,但不鼓励花太多钱。

南方周末:公众一直觉得信息难公开,目前的发布平台上只是实时数据,今后可以下载全部历史数据吗?

朱建平:发布平台上保存了前24小时数据,暂时没有全部的历史数据。不过按照信息公开的办法,公民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申请公开,比如公益诉讼打官司。

  将来我们的监测信息,包括地表水的、空气的、噪声的、海洋的,都要全部公开,饮用水源地的数据会以适当的形式公开。因为水源不达标,通过处理,饮用水也会达标。我们宣布饮用水源不合格,可能会引起误解。所以我们正在研究如何适当发布,既让公众了解,又不会恐慌。

应急方案一实施,就要较真

南方周末:公众希望像天气预报一样,根据污染预报来安排生活起居,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朱建平:客观来说,日报、实时报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市民活动,最有效的是预报,提前告诉市民。但是预报的基础和前提是日报积累的监测数据。以前老三项时也有预报,加入PM2.5和臭氧后,预报更复杂。老的数值模型、统计模型,是不是合适,谁也说不好。主观来说,用老模型可能会有问题,但是老模型不行,我也没有依据。

  有的城市正在做预测预报工作的试点工作。六项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和气象、源排放什么关系,会找到合适的预测预报模型。

南方周末:北京市刚刚推出了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执行方案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朱建平: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在研究具体的、可操作的应急方案,根据现在的浓度、排放源、气象条件,预测未来可能的趋势,建议体弱的、呼吸道疾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预测比较准了,可以有真正的应急方案,包括压缩工业生产负荷、减少交通量。预案需要很细致,那个时候就要较真了。

  但是要停止户外活动,这不是环保部门的工作,需要体育、交通、教育部门的配合。必须落实责任。有时候还需要区域方案,比如京津冀地区,奥运会已经有经验。这种特殊机制需要变成强有力的制度。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