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村是怎么变为“明星村”的,“多亏了这些药材,要不是它们,我们还在过苦日子呢。”说这话的袁志林是城口县厚坪乡云峰村三社村民,今年50出头,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农民。他早年虽外出打工,但靠出卖苦力并没有改变贫困的家境。
老袁所在的云峰村是城口最边远的一个村,平均海拔1200米,距县城有60多公里。尽管人口少,但由于地处高寒地带,耕地奇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人均收入还不足千元,是一个典型的特困村。
1999年全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前,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木材采伐。从1999年以后,由于该村列入了县里的天然林禁伐区,全村不得不停止木材采伐,农民生活显得更加困难。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城里一个商店中,老袁在电视中看到了“天上飞中蜂,树上挂干果,林下种药材、地上跑山鸡”的现代立体林业发展模式。一语惊醒梦中人,老袁仿佛一下看到了希望———云峰村耕地虽少,却有广阔的林地资源,全村有地面积上万亩,何不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林下种药?
说干就干。2005年,在考察我市中药材市场的基础上,老袁通过对比算账,选择了适宜本社发展的独活中药材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他的带领下,当年本社及周边村社就发展独活达350亩,平均每亩投入300元。当年,独活喜获丰收,每亩产量500斤,实现产值35万元,每个种植户平纯收入达万元,全社一举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目前全社已发展中药材500多亩,初步建成了以独活、平术、党参、云木香为主打品种的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多万元,成为县里有名的“明星村”。去年,云峰三社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其中,中药材收入就占总收入的60%左右,老袁还和几个种植户一起到场镇“团购”了几套新房,“咱也学着享受享受好日子!”搬进新家的他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