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求财问计 >>涉农政策 >> 科技之村 >>正文
北京“暖心工程”造就美丽乡村
2012-12-3
11月下旬,北京寒意正浓。对于京郊未接入天然气网络系统的农民来说,这个寒冬如何度过?日前,记者走访了京郊农村,看看北京的农民准备如何过冬。

    在平谷区黄松峪乡大东沟村,记者见到了76岁的陈秀峰老人,“以前这一片那一片全是破烂房子,太阳还没落就摸瞎漆黑,现在这房子暖和、敞亮,住着舒心。”在老人家里,记者环顾了“现在这房子”,上下两层约160平方米,地上是瓷砖,墙被粉刷得雪白,温度计显示室温是13.5摄氏度。老人告诉我们,过去他住在山里,冬天没有暖气,只能靠多穿件棉衣和捡柴火取暖,夜里烧炕有尘土不说,就是放在屋里的水也能结冰。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推进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平谷区对整村新建翻建实行每户补贴1万元,并且采取太阳能供暖。今年3月,陈秀峰住进了新房。出了老人家,记者看到村里新修的主路沿坡而建,一边是新建的二层小楼一栋栋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屋顶是太阳能聚光材料铺就,连路灯都是太阳能的。大东沟村村支书王金良告诉我们,整村新建一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二是节能环保,减少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

    平谷区是全市农民住宅改造进程较快的地区,而在顺义区,记者看到已经建好的样板房各有优势特点,等待着村民们的自由选择。在马坡镇的良正卷村,一栋刚刚建成的毛坯楼,采用的是地源热泵装置,市农委村镇建设处处长郭子华介绍,地源热泵就好比是家里装了中央空调,上下两层冬暖夏凉,但10万元的造价相对较高;而旁边另外一栋正在建的房屋,屋顶贴有新型太阳能板,采取的是太阳能取暖,天然气补暖的形式,通过屋内热水上下循环供暖,农民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暖冬了。新房的面积各有大小,村民可以自己选择,一套30万元左右的房屋,村民自掏8万元左右,其他全部由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对于政府来说,以奖代补同时拉动了农村居民的内需消费,对农民来说,住进了温暖的新楼则是看得见的实惠。

    据了解,北京市自2011年9月正式启动全市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计划完成20万户,目前实际完成242088户。改造分为新建翻建、单项保温改造和综合改造三个方面。所有经改造农宅都达到可抗八级烈度的能力,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经过单项保温改造的,2011年冬季室内温度提高了4~6摄氏度,节约燃煤50%以上。今后市政府将逐渐通过资金引导翻建新建和综合改造项目的推进,使北京的农宅整体状况上一个新台阶。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