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求财问计 >>涉农政策 >> 科技之村 >>正文
引来“金龟婿” 铸造“新引擎”
2013-6-18

  创新驱动发展

    这是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的“单打冠军”——宝钢增资47亿元重组德盛镍业,在罗源打造世界最大的绿色不锈钢生产基地;携手中石化、中化等央企,湄洲湾和古雷石化基地双双迈向世界级石化基地;宁德核电站一号机组创造首个国产全范围模拟机、首次主管道自动焊接等多项第一……

    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参加“央企入闽”采访活动时发现,这个曾经位于海防前线,国有经济投入偏少、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随着省委、省政府“央企入闽”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已翻开了全新一页。

    与福建签署合作协议或已在闽投资93家央企,带来的不仅是超过2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等,跨步提升全省自主创新水平和层次,为驱动福建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借梯登高,产业链条从无到有

    从租用机器设备办厂起步,到成为国内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口径最大、规格最全的排水、排污塑料管道生产商,再到今年成为福布斯中国潜力上市公司百强,10年间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演绎了精彩“三级跳”。

    “没有联合石化,就没有纳川管材的今天。”纳川股份董事长陈志江为记者揭秘,他们生产管材的原料聚乙烯、聚丙烯主要来自福建联合石化,管材成品卖给对方,“双方相伴相生”。

    正是借央企“东风”,纳川股份先后与中石化、中交建、大唐等合作,按照央企高标准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逐步成为国内10多家大型央企的管材供应商,国内唯一一家以大口径埋地排水管材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回望20多年前,福建不产一滴油。直到1992年,央企在闽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中石化与福建省合作的福建炼油厂,才宣告该省“无油时代”的终结;2009年11月,福建省政府、中石化等四方合资建设的联合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带动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系列产品开发。

    凭借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榕树效应”,泉港石化园区已聚集57家大型石化企业,2012年实现石化产值775亿元,占全省产值四成左右。泉州市泉港区区长吴礼源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提供了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该项目的中间产品在园区内‘吃干榨尽’。”

    随着福建另一石化重镇——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加速崛起,2015年福建全省石化产业将实现炼油能力2900万吨/年以上,工业产值4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领先的石化强省。

    突破瓶颈,产业链条由轻变重

    福建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直径6.28米的盾构机已在闽侯完成整体组装,并成功进行系统性调试,即将投入深圳地铁建设,由此填补了该省大型高端机械装备空白。

    作为这台盾构机制造商之一,福建乾达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亲历了期间的酸甜。3年前,国内大规模地铁建设带来巨大的盾构机需求,欲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乾达却遭遇技术、人才等瓶颈。

    瞄准瓶颈破题,2011年,乾达和中铁装备签约,双方共同投资20亿元成立福建中铁乾达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生产隧道装备和海洋工程产品。借助中铁装备技术、管理等优势,中铁乾达每年将新增产值50亿元,并带动盾构产品的省内配套,形成产业链。

    “一家企业诞生,撬动一个行业,带动诸多合力,汇聚起尖端人才的高地。”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阳明这样概括央企的力量。

     在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基地,作为福建目前最大的商用车生产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年产20万辆商用车,预计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值300亿元。依托中国重汽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将吸引众多配套企业形成永安汽车产业园,推动全省机械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在中国北车泉州基地,所生产的地铁、磁悬浮列车、动车等7种车型,在填补该省轨道交通制造业空白的同时,还将带动全省除地铁、高铁外其他轨道交通工具发展,力促福建产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升级。

    循环再生,产业链条由短变长

    在福建南安石井,原先被视为污染物的石粉,如今成为“香饽饽”!

    “我们利用石粉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压砖,成为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替代产品,年可消耗本地石粉污染物60万吨以上。”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舟言语间颇为自豪,公司二期工程投产后,年可消化石粉15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石粉综合利用企业。

    废旧饮料瓶是座挖之不尽、取之不尽的“金矿”?在中国节能海东青晋江基地,饮料瓶经过高温熔解、喷丝等工序变成再生纤维,再通过针刺和缝编工艺做成非织造材料,可加工成衣服、沙发、背包等产品。

    转变提升、更高起点,作为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等三大指标均为优的省份,福建今年提出要率先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生态文明融入总体发展战略,带来的不仅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使产业链条由“短”变“长”,更有新兴能源的风生水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宁德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带动相关产业2000多亿元的投资,为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近3万个就业岗位。

    由中海油建设的LNG项目与中石油建设的西气东输三期项目,让福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可以同时享受到来自内陆与海上的“双回路”天然气供应的省份。

    国家电网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大幅提高福建与华东电网之间的电能交换能力,拓展闽浙电力互济和优化配置的空间。

    ……

    福建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入闽央企塑造福建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