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和谐村庄 >>和谐村庄 >> 农民作家 >>正文
农民作家绘就农民史诗
2013-1-22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有个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李良森,他先后出版过《李良森小说选》,长篇报告小说《风雨大刘人》、《出山梦》,特写集《峰山怒火》,长篇小说《相思河》,旅游文学《长清风景名胜》、《古邑长清》,民间故事集《卢邑故事》,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顾问。

 

2011年3月,他耗费6年时间完成的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义和庄》出版,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今年11月,《义和庄》荣获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2011年12月,北京纵横四海投资有限公司购买了该书的影视改编权,计划将该书拍摄成电视剧《义和天下》,预计于今年年底开机。在《义和天下》开拍前夕,记者来到李良森家中,近距离接触到这位农民作家。


少年嗜书如命奠定文学基础


12月11日9:30,在长清区区委区政府西邻的家属院门前,记者见到了李良森,三七分的短发,厚厚的眼镜片,朴实的衣着。李良森领着记者来到他的家中,整洁、干净,所有东西摆放有序,卧室兼作书房,进门右侧放有一个大书橱,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床前放有一台电脑。

李良森于1946年出生于长清区万德镇马套村,这个村子位于泰山脚下,较为闭塞。在小学期间,李良森便对文学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四年级看《西游记》,五年级读《保卫延安》。当别的同学在课余时间玩耍的时候,他却在读书。1959年,14岁的他背着煎饼和咸菜,走了30多里路来到泰安一中读初中。“沿着山路走十五六里,然后再顺着铁路走十多里。”李良森回忆起当年的求学路,仿佛一切还历历在目。

李良森家境贫寒,所以他格外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当时的泰安一中有着省内一流的图书馆,课余时间,他都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当时的课程和现在初中的差不多,只是外语课学习俄语。“我当年学习成绩很好,感觉学习很轻松,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看书。”

3年的初中生涯,李良森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这对他《义和庄》的写作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如此,如饥似渴的他还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买了200多本书。因为家境贫寒,他又是家中男劳动力,初中毕业后,他的学生生涯也被迫结束了。


42年农村生活了解真正的农民


1962年,初中毕业的李良森当起了农民。没过几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那时候,人民公社每周组织歌舞比赛,村里每周都会播放电影,电影成了他的精神食粮。“文革”结束后,很多文学刊物都得以复刊,李良森挤着牙缝儿,硬是订了多份文学杂志。就这样,文学再次走进了他的生活。

1985年,李良森被聘为长清县文化馆的合同创作员;1988年,42岁的李良森离开农村,正式来到长清文化馆工作,干起了创作辅导员。在那期间,他负责给全县的业余文化爱好者辅导,举办文学写作讲座,给他们的文学作品提出意见。工作之余,李良森都在看书、写作。再后来,他先后干过长清的文联副主席和政协副主席。多年来,他从未放下过笔杆子。1988年—1990年,李良森到济南大学进修中文专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1993年,20多万字的《李良森小说选》被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88年—1989年,他主编了《长清民间文学集成》,《义和庄》中的很多民谣都由此而来。“42年的农民生活让我对农民有了真实而又深刻的认识,小说《义和庄》中的故事和人物,很多都是来源于我的生活。另外,在文化馆和文联的工作经历也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之所以决定动笔写《义和庄》,是因为我发现相当多的作品对农村、农民描写得不够准确,那根本就不像真正的农民。”在农村生活了42年的他,决心拿起笔,写出真正的农民形象,为农民正名。最初,李良森并没有自信。他说,以前的作品虽然都是农村题材,但他从来没有系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他认为,他的前一部长篇小说《相思河》只是就事论事,很不过瘾。

意外的是,在一次笔会上,某杂志的一位编辑告诉他,因为看到了他的稿子,编辑部把一位知名作家的稿子撤了下来,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写的才是真实的农村、真实的农民。这不仅让他有了自信,更坚定了他的创作初衷。


6年创作80万字“农民史诗”


在李良森看来,家乡的农民虽稍显木讷,但却实在、勤劳、勇敢、热情,如果不把他们那段过去真实地写出来,等这一代人逝去,后人再费尽周折去考证去想象时,事情的真伪必定大打折扣。他对自己说,不能肤浅地只写自己的“小家乡”,那里毕竟太窄、太小,他要写出一个让所有父老乡亲都认可的“大家乡”。

2004年,李良森应朋友之邀,写一部反映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报告文学。为此,他几乎走遍了长清所有的老村落,其中张夏镇的孔庄村给了他灵感。孔庄村是个小村,还是个杂姓村,这在乡下,特别是山里,十分少见。这个姓氏繁多、与世隔绝的小山村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又是怎么走到这里来的?对此,该村村主任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可能家家的祖先在进山时都有一段故事吧。”由来已久的创作冲动终于找到了突破口。2005年初,59周岁的李良森开始着笔创作这部鸿篇巨制。《义和庄》第一卷“梦里桃源”便来源于孔庄村耿、刘、田、程四大家族祖先的传奇故事。

李良森说,庄子西面的山脚下还有一个村庄,那里与著名的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相接,由于孔庄太过偏僻,独立营变成了庄里的常客。于是,曾经翻阅多遍的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史料中的人物便在他的脑海中活跃了起来,第二卷“家国天下”也就诞生了。而《义和庄》的第三卷“堂堂溪水”,则大部分都是李良森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我只不过是将生活变成了艺术而已。”李良森说。

最初,李良森打算把小说控制在30万字左右,但是随着叙述的展开,他发现这样会让很多精彩的内容被丢弃掉。恰逢此时,有人鼓励他放开了写,不要被篇幅拘束。就这样,他一写就写了6年。2011年3月,多达80多万字的《义和庄》终于出版。据介绍,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轩然大波,山东省文学界对此书评价颇高,此书亦被省内众多文学家称为“农民史诗”。


“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坚持创作”


《义和庄》共分为“梦里桃源”、“家国天下”、“堂堂溪水”三大部分。该书真实地展现了泰山脚下、济南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义和庄”历史变迁中的生存和发展境况,原生态展现了中国农民情感与生存的悲壮史诗,描绘了中国农村和农民“与人和、与天地和、与自然万物和”的壮丽图景,被誉为济南本土文学的代表作。第一卷“梦里桃源”,描述耿、刘、田、程四大家的祖先因避难先后来到人迹罕至的排箫山,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甚至人与狼的和谐共处中,建立了“耿刘庄”,到“三合庄”,再到“义和庄”的过程,避难安身的山林诞生了一个远离凡尘的“桃花源”。第二卷“家国天下”,描写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义和庄人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并协助抗日自卫团建立起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显示了义和庄人“身为家本、家为国本、国为天下之本”的品格。第三卷“堂堂溪水”,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政治运动为背景,描写义和庄人在运动中的表现,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显示了人性的复杂,凸显了“和谐”二字对于义和庄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山村,但反映了宏大的主题,堪称一部中国农民生存和奋斗的恢宏史诗,传承和弘扬和谐文化的精品力作。

在李良森的笔下,义和庄人心底宽广,与人为善,对人只念其好,不计其恶,就连生性凶残的狼也被义和庄人所感化。在《义和庄》的后序末尾,有这样一段话:已经出版了的《义和庄》并非我当初预定的目标,它的高潮、它的戏眼,以及我的激情,我的未吐之“气”,都应该还在后边。只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差了,才不得不停下来歇歇气。但是,如果上天眷顾,身体允许,我还会把激情燃烧到底。因为我坚信我对文学的理解:文学不应该只为乌有塑造金身,更要为已经过去和即将过去的作传。

成名后的李良森在长清区可谓家喻户晓,但这对他的生活并无影响。现在,李良森已经66周岁了,但他还在写小说。“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不行了,写作时间长了眼就干。”李良森说,他准备创作一篇10万多字的农村小说,该小说的人物轨迹更集中,社会涉及面也将更广。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