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村庄改造,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现。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把握以下原则,扎实稳步地推进。
统筹规划。我心目中的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全村应该统一规划。现在农村盖房子不讲究规划,往往比较凌乱,有人为了盖新房,把路都堵了,最终又不得不拆了重盖,甚至还出现空心村的现象。政府应出资规划农村盖新房,将村里的人口和住宿面积统一规划,避免出现乱占地,空心村的现象。再者我认为应在县、乡、村里的基层组织主导下,把村里的路修好。路搞好以后,村民的房子再贴着路盖,慢慢地新农村的村容就好起来了,形成整洁统一的新农村格局。
因地制宜。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现有条件,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发展内容、发展重点,不搞运动,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引进各种科学技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依靠群众。紧紧团结依靠农民群众,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激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坚持量力而行,讲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力戒形式主义。加强对农民思想的引导。现在老百姓的思想是一盘散沙,思想素质比较差,而且思想比较老化,传统化,村里应组织和创建一些活动活跃村民的文化氛围。同时国家应极其重视农村教育问题,确保农村子女受到良好的道德知识教育。只有从思想上将人们的素质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保证投入。资金投入和互助是也是新农村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要保证政府的钱能够比较好地流到农民那里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政府和一盘散沙的小农之间有一个中间的主体,即成立我们农民的合作社或者农民的组织,农民组织对当地农民的信用及申报的项目能够把好关。农民先非常诚实地上报一个项目,不是为了套国家的钱,也不是等靠要;国家那一头因为有这个组织,也用不着直接费劲地跟小农打交道。因此,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一靠农民自主自觉,靠农民觉悟的提高,另外也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农民的组织,资金问题解决不了。
此外,国家可以成立一个机构,组织一些专业人才,农民有什么问题,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他,让他们帮我们。通过国家的政策、普通民众的努力还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努力,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积极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不断增加扶贫开发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