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农业大学成立选聘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校、院、系三级联动方式,认真抓好目标培养、宣传发动、推荐选拔、考前培训、跟踪服务等环节工作,努力为辽宁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国家在沈阳农业大学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就是要发挥其在区域创新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目前,沈阳农业大学已经获得国家和辽宁省投入建设资金超过5000万元,按照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要求,研究院将建立加快成果的孵化与转移的综合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基地和为当地农民和生产服务的分布式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新农村服务基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研究;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高等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化体系;探索新农村建设综合服务模式和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性平台;构建校地、校企、校所、校农之间协同服务的新模式,加快高等学校办学模式转变。
着眼长远、提前谋划,从各方面为大学生投身基层、参加选聘做好准备,主要采取“三早”的办法:一是早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大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就将“三农”问题纳入“两课”教程,由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讲,鼓励大学生关注“三农”、热爱“三农”,培养崇高理想和健全人格。同时,通过党校培训、政治学习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回报社会、投身基层的理念。二是早选苗,有意识地进行重点培养。采取定期谈心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品德意志、个性心理特点、就业目标等情况,掌握思想发展动态,对有意向到村任职的同学经过初步筛选,确定培养目标。三是早实践,尽快承接地气。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学生教学实践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利用暑期返乡时机,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对当地农林牧生产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增强大学生对基层的感性认识。由于准备充分,每年我校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人数都超过200人。4年来,全校参加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累计达到122人,接近全省选聘总数的1/10。
广泛发动、严格把关,推荐最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报名参选,主要做到“三个坚持”,确保把能吃苦、有志向、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毕业生推荐为大学生村官人选:一是坚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新闻网、就业信息网、校报、院刊等宣传平台,宣传我省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把选聘工作的要求部署传达到每位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二是坚持典型引路。不定期邀请村官校友、优秀基层干部与在校大学生交流基层工作体会和心得,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激发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热情。三是坚持择优推荐。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能够适应农村工作的选拔标准,突出“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要求,认真履行“学生自愿报名—学院审查—学校审核”程序,对报考村官的学生资格条件逐项审查把关,经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后报校党委组织部审核。2011年我校最终入选的32名大学生村官,个人笔试成绩居全省前列。
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依托海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北方农业现代化综合示范基地;依托辽北养殖产业带建设昌图养猪产业基地,依托辽河下游粳稻产业带建设辽中粳型超级稻产业基地,依托辽西北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新民设施蔬菜产业基地,依托辽东山区林业产业带建设清原林业产业基地;建立1000个以学校培养的新型农民为骨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分布式服务站。通过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来形成由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综合机制,创建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研究体系,创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