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和县是原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生态敏感区。作为典型的农业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平和县立足自身特点,发掘当地琯溪蜜柚质优、曾是皇室贡品的历史文化优势,持续把发展蜜柚产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着力扩大规模,倾力打造品牌,积极培育市场,政府通过构建蜜柚种植、销售、深加工产业平台,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名优水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富民之路。
政府带动全民行动,昔日贡果得以复兴
平和县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闽粤共有5条河流的源头在平和。如何既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又能保护好青山绿水?平和人把目光投向了琯溪蜜柚。
平和种植琯溪蜜柚的历史有500多年,自清乾隆时期被列入朝廷贡品,同治皇帝亲赐“西圃信记”印章和青龙旗,作为贡品标识和禁令。但由于种种原因,平和琯溪蜜柚在民国年间濒临绝种,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蜜柚也只是少量种植。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平和县立足县域特色,充分发挥琯溪蜜柚的传统农业资源优势,提出“县办万亩、乡办千亩、村办百亩”的种植口号,要求县乡狠抓落实,加大力度示范推广,促进区域规模种植。
针对普通百姓不愿种、不敢种柚子的心态,平和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蜜柚种植,出台为贫困户免费发放树苗、谁种谁所有的释放林权政策,鼓励干部承包山地,带头种柚子,以实际行动作示范。看到效益的群众紧跟其上,从而掀起了全县种植蜜柚的高潮。
如今,平和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100余万吨,产值40多亿元,蜜柚延伸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平和县小溪镇联光村果农李和明说:“联光村现有420多农户,每户都种柚子,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这几年柚子的销路很好,每年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每户年收入平均在8万多元。”
“平和全县农民平均收入的70%都是靠柚子带来的。”平和县农业局副局长陈振禄介绍。
政府搭建产业平台,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琯溪蜜柚从昔日的贡品发展到一个富民产业,在树品牌和开拓市场等方面,当地政府功不可没。
品牌是平和蜜柚打入市场的绿卡。做大蜜柚品牌,必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力,做好产品整合。
1992年,平和琯溪蜜柚就注册了“琯溪”商标,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此后,琯溪蜜柚先后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成为高质量柚类的身份证和代名词。平和琯溪蜜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分别在1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商标国家注册,被推荐为与欧盟交换保护的十大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平和县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蜜柚产业的科技含量。陈振禄介绍,针对蜜柚木质化、裂瓣、采后酸化等问题,平和进行科技攻关,之后向全县推广,使木质化、烈瓣率由原来的35%降到5%以下。
同时,积极引导标准化生产,实施标准化栽培,普及水果套袋、测土配方、低残农药和生物防虫等先进技术,使优质果率提高到80%以上。还不断推出新的市场“兴奋点”,培育出“红肉蜜柚”、“红绵万寿柚”和“黄金蜜柚”等。
当地政府还积极引导拓展市场。平和县已连续举办八届平和蜜柚节,历任县委书记、县长始终亲任“一号推销员”,连续六年开展蜜柚神州行活动。如今,沃尔玛、家乐福等在平和县建立了蜜柚直接采购基地,全县已在全国各地设立300多个蜜柚直销点。
2003年琯溪蜜柚首次登陆欧盟,成为全国柑橘类水果走进欧盟高端市场的第一个品种。此后,全县建立了76个、总面积16万亩琯溪蜜柚出口基地,通过无公害柚果认证、绿色柚果认证和GAP认证,成立了琯溪蜜柚协会,2012年琯溪蜜柚出口达12万吨,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追求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启示
相关人士认为,平和县通过发展蜜柚产业,既有了“金山银山”,又保护了青山绿水,其探索出的绿色发展之路对其他县市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四个方面的借鉴意义:
要立足自身特色,突出资源禀赋。平和种植琯溪蜜柚历史悠久,蜜柚曾是宫廷贡品,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质优、保存期长的特点,这是平和农产品最大的亮点。要发展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资源禀赋是最好的切入点。
越是落后发展地区越要追求绿色GDP。平和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状况困难,属于福建省后发地区。越是后发地区越要追求绿色GDP,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为了给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水源,平和县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的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严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2012年,平和县还出台了保持水土的“五禁五限”:禁种巨尾桉,限制蜜柚种植数量;禁矿产开采,限河砂开采;禁饮用水源周边乱种和养殖,限水电站及水库养殖;禁工业重度污染,限农业农残污染;禁九江流域蓄养,限畜牧养殖等。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平和蜜柚种植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保持了蜜柚的质量,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必须保持政策的持续性。近30年来,平和县一直举全县之力发展蜜柚产业,历届政府也是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每一任都给下一任打基础,这样就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推动了蜜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的鼓励干部带头种柚子,到平和的历任县委书记、县长始终亲任“一号推销员”,再到开展蜜柚深加工招商活动,构建蜜柚发展蜜柚产业平台,已成为平和的全民行动,历届政府的共识。
加强规范化管理是关键。近年来,由于蜜柚的过度种植,特别是一些果户受到利益驱使,存在选址不当、建园标准低,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而造成了果园水土流失、蜜柚质量下降,影响了琯溪蜜柚市场声誉。为此,去年开始,平和县对蜜柚种植进行了合理规划,走质量取胜的路子,并加强行业管理。去年平和县共治理蜜柚面积2.9万亩,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反而蜜柚增产3390吨,果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