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奶奶,吃饭了。”7月2日中午,岳池县粽粑乡龙山院村村民钱应芳,将煮好的稀饭放在床边的柜子上,小心地帮96岁的魏玉珍穿好衣服,将饭递到她手里,又拿起床边的蒲扇为老人打扇消暑。
记者看到,在老人伸手可及的柜子上放着苹果、牛奶,还有切成拇指大小的砂糖。老人说,这些东西从未断过,都是钱应芳给她买的。
虽然不在同一屋檐下,但钱应芳一家始终把魏玉珍当亲人。“10多年前,魏奶奶的儿子失踪后,我们每隔一个月就要到县城给老人送上二三元钱和油、米。”钱应芳的丈夫,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尚军介绍说,去年5月,他们又把老人接回村里,住在离他们家不到50米远的另一套房子里。从此,钱应芳成了魏玉珍老人的“义务保姆”。

老人吃不动苹果,就用勺子将苹果刨成浆喂她。
老人没有牙,钱应芳专门为老人熬粥、做菜;老人喜欢吃苹果、砂糖,喝牛奶,尽管钱应芳家并不富裕,但从未断过;老人行动不便,钱应芳为老人端屎、倒尿,洗衣、洗被,洗脸、洗澡;老人病了,钱应芳跑前跑后请医生、买药,出钱出力。一年多来,就像照顾自己的亲奶奶一样。去年9月,老人生病,钱应芳像往常一样请来医生诊治,服侍老人吃药,又与丈夫一道守在老人床前,寸步不离,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多钟,老人的病情稳定后,才回家休息。

老人病了,钱应芳总是出钱出力请医生。
上无一片瓦,下无一寸地。魏玉珍并没有因此陷入孤苦无依的境地,因她身边有一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好邻居。
“做邻居是一种缘分,帮得到的一定要帮!”钱应芳说,魏奶奶过去就同他们住一个院子,后来儿子到县城做生意才搬走的。一份看似平常的邻里情,却如涓涓细流,温暖着老人的心,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岳池记者站 胡佐斌 广安日报记者 张启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