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巴嘎村工作队进驻以来,根据村情实际,在扎实开展“五项任务”的同时,谋大局、务长远,将拓宽致富门路作为工作重点,多方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取得了一定成效。
巴嘎村位于鲁朗镇洛木沟,是林芝县的偏远村庄之一,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经济收入渠道单一。
工作队驻村以后,凭着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巴嘎村资源调查,发现该村药材资源丰富,包括冬虫夏草、灵芝菌、羊肚菌、松茸、悬钩子、木瓜、波菱瓜等,种类繁多。其中,波菱瓜在西藏的开发利用还不普遍,我区藏药生产企业每年对波菱瓜的市场需求总量在5000公斤以上,市场价格为120-130元/公斤。如果可与企业建立供销关系,可实现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60—65万元。思路确定,工作队立即行动。他们多方联系、协调沟通,主动与相关企业进行洽谈,架通农户与生产企业的桥梁,帮助建立供销渠道。
巴嘎村地处高山林间,耕地有限,一条河流穿村而过,河滩荒废。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协调相关单位实地考察农田改造的可行性,通过争取,巴嘎村占补平衡——新农田改造项目立项。
捡拾碎石、铲除杂草、平整土地、回填土壤、架设农田围栏……项目通过,工作队立即动手,抓住冬季农闲时间,和农牧民群众一道在荒废的河滩开垦荒地。劳动中,工作队一边与大家交流科学种田、增加收入,改善环境,共同致富的发展路子;一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的一系列大好政策。在田间地头,在共同劳动中,在真挚的感情交流中,干群之间的感情升华,党和国家的形象此刻是这么具体,可以看见可以触碰。
历时2个月,巴嘎村农田改造项目顺利完工,荒废的河滩变成了70亩良田,仅项目劳务收入一项就为村民增加了近10万元现金收入。今年,巴嘎村在这片良田上种上了油菜,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可待。
鲁朗镇面积广阔,以高山林地为主,人口居住分散。巴嘎村是鲁朗镇最为偏远的两个村之一,交通不便,看病远是群众一直期盼解决的问题。
工作队发挥自身自治区药监局的资源优势和学医懂药的有利条件,在村里开设“健康教育大讲堂”送健康知识,普及科学观念;还筹集了价值近17万元的常用中西药和藏成药;为全体村民逐一进行初步体检,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对常年生病的村民进行定期上门问诊、送医送药。对于病重村民需转院到拉萨治疗的,工作队积极与派出单位沟通,协调联系拉萨接收医院,单位领导重视,多次赴院慰问,帮助减免医疗费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党和国家、社会大集体的温暖。
为确保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落到实处,自治区财政为每个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庄配备10万元经费为帮助工作队为民办实事。这笔钱怎么样?如何把这有限的经费,帮群众做最急需的实事。工作队作了深入思考。
方便的交通、安全的饮水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的两件大事。工作队经过调研,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召开村民大会听取意见,从10万元经费中拿出2万元,又争取相关单位1.5万元,组织村民利用农闲期间平整环村道路,维修改造饮水工程,让每家每户都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使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拿出6.5万元,为村里购买了一台中型收割机,帮助村民实现收割青稞机械化。
放牧是巴嘎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帮助群众方便来往牧场,工作队向有关单位争取项目,筹措资金46000余元,对村民每天途径的夏巴桥南侧、北侧,河两岸土路进行了路面硬化。
巴嘎村远离公路,交通不便,客货运送困难,工作队就积极向派出单位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反映。通过努力,西藏自治区药监局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8万元,为巴嘎村解决一辆客货两用车,极大地方便了农牧民。
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无止境,服务人民群众无止境。驻巴嘎村工作队带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托,带着派出单位的嘱托,带着巴嘎村村民的希望,真心实意为民发展把脉,真情实意为民解困,换来了群众的真心感激和笑颜。但他们没有满足,没有停止进一步强基惠民的脚步。做好惠民政策宣传,全力维护好稳定,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新农村,他们还在思考着,并为此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