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 成功老板 >>正文
曾经的农民工现在的老板
2013-5-14
 和大多数漂在北京的农民工一样,如今已是新怡和集团公司掌门人的王刚也曾经历过颠沛的人生。

  20年前,因为家里困难,18岁的王刚高中未毕业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

  “那个时候就是想赚点钱。”王刚说。

  带着这样简单的梦想,他拥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建筑工地上干活”。

  这样一份工作,对于一个十几岁的青年来说,辛苦又枯燥,王刚没有嫌弃。但是“一天8块钱的收入”实在难以维持生活。

  4个月后,王刚找到一份推销啤酒的工作。那个时候,他蹬着板车整日穿梭在各个饭店和小卖部之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阴雨绵绵,他的脚步从未停下。“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一两百箱呢。”如今,他念念不忘的并不是自己曾吃过多少苦,而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战绩”。

  因为年轻,不惧失败的王刚常能抓住很多机会。1995年,他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那时,他还在一个西式食品公司做销售。恰逢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王刚嗅到了商机。

  “大会上有很多外国人,肯定需要西式食品。”敏感的王刚知道这将是一笔大订单,于是他开始去组委会“游说”,整整两个月,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沟通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收获了成功。

  那一次,他从公司得到了这笔订单利润的一半:500万元。直到现在,这个数字仍然让王刚觉得兴奋。

  如果不折腾,当时的500万元已足以让王刚成为“富翁”。但他并没有享受安稳的人生,而是选择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奋斗。

  1996年年底,王刚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只是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到创业成功的喜悦,公司却在一年后“夭折”了,富翁瞬间成了“负翁”。

  在王刚的意识里,年轻人就是要不惧失败,赢得起,更要输得起。所以短暂休息之后,他又重新站在了创业的舞台上。

  他选择了跟朋友合作做代理和加盟永和豆浆。没有资金,他便四处筹措,亲朋好友都借遍了,甚至还借了高利贷,“就是觉得一定要拼一拼”。

  这一次,他成功了。3年里,他和朋友开了30多家店,做了100多家加盟店。

  2004年,已经在北京小有成就的王刚回到了家乡河南,在郑州、信阳等地都有了他的足迹,他所创建的新怡和集团公司的业务更是涉及房地产、旅游、教育、矿产等各个行业。

  只是,王刚依然如打工时一样总比别人付出多,在别人看不到的背后,他仍然努力摸索前行。

  微寄语

  坚守理想,找对方向,执着前行,一定能够到达梦想的彼岸。

(记者 陈凤莉)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