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出生于南宁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7年大学毕业,如今买了房添了车成了家,还注册了一家经营电子类产品的公司,手下有10名员工这就是朱先生目前的生活状态。先别羡慕他小有成就,用他的话说:“从2004年到2008年,我都是在"打游击"(流动摊贩)。”
如今能够坐在自己的店铺里畅想未来,朱先生说这都是大学时代打下的江山。“大学时代,有人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有人热衷上网吧通宵,有人努力学习,也有人谈情说爱,而我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在农院路摆地摊。”朱先生说,2元钱的人字拖鞋,5元钱的背心T恤,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卖力地吆喝。周末时为了抢到好位置,他下午4时就得出摊。就这样,到了大二下学期时,朱先生除了赚回学费外,还买了电脑、手机和电单车。
“刚开始,摆摊的本钱还是用学费进的货,现在想想胆子还真大,万一亏本了,就连学费都交不起了?”朱先生笑着说,“或许正因为输不起,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特别卖力。”
2004年,朱先生在一家物流公司实习,帮人搬货点数,然后写单发货,200元钱1个月的酬劳。3个月后,才上涨到640元1个月。因为勤劳恳干,老板过后让朱先生跑外联。其间有些运单比较小的,公司懒得做,朱先生就自己跑单,“少的每天赚50元到100元,多的有五六百元,最多时有赚上千元的”。两年后,朱先生存了5万元钱,交了首付买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单间。
2006年,原来的物流公司改革了,朱先生进入一家船舶公司继续做物流,月薪1400元。一年后,有些积蓄的他开始捣腾手机、U盘、存储卡。“由于没有客源,刚开始我都是小批量进货,然后想尽办法出货。”朱先生说。接着他将两个朋友也拉进来帮忙,在电子商城设了个柜台。2007年,朱先生把原本打算注册公司的本金拿来进货,还把人员都分到了邕宁、武鸣、宾阳批发低端手机。两年后,朱先生注册了公司,同年买了新房,还添了新车。
家底薄,大学毕业两年却小有成就,朱先生周围的人在羡慕之余,总爱追问成功的秘诀:为什么你总能在别人之前行动?他说那是因为自己压力大,很多时候容不得自己瞻前顾后,感觉行了就上了。“不要以为买车买房的80后都出身富贵,或者有人出手帮忙。”朱先生说,如果你总是在意自己钱包里的那两三元钱,而不抬头观察周围形势的变化,到头来可能会一事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