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红庙镇位于无为县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闻名遐迩的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均坐落于境内,是省级安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由于资源、区位、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红庙镇制定了“以红为魂,以绿为根”的发展战略,在“打造绿色生态特色乡镇”的目标指引下,着力发展红色、绿色旅游产业。
永远的红色印记
在抗日战争时期,皖江地区是全国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这里南邻长江,西濒巢湖、白湖,北靠银屏山区,是大别山的外围门户,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新四军第七师,是一支在“皖南事变”血泊中诞生的队伍。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进攻,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从“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部队编成的第十九旅及挺进团、活动于皖江地区的无为游击队、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于1941年5月1日在无为组建成新四军第七师,师部就设在红庙镇涧边自然村(原称三水涧)。曾希圣、谭希林、傅秋涛、吕惠生、李世农、张恺帆、李步新等革命前辈都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走进位于无为县西郊二十公里处的红庙镇涧边自然村,一座悬挂着“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的普通农宅映入眼帘,这里保留着由石砖、土木结构茅草加小瓦的平房七间,存有七师师部机要室,七师政委曾希圣同志住过的五间房,七师领导同志用过的桌、椅及当年曾希圣亲手嫁接的三棵梨树等,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扑面而来。堂屋里迎面是一幅泛黄的“新四军七师抗日战争形势图”,墙上还挂着曾希圣、谭希林等当时七师领导人的老照片。管理人员告诉我们,除了房顶曾经翻新外,旧址的其他地方几乎都保持着当年的原貌。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于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安徽省、无为县共投资80万元建造了7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并筑围墙保护,定期对外开放。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
在附近的红庙镇海云村(抗日战争时期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所在地)修建有皖江烈士陵园。该陵园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68亩,山顶中央建有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一座,纪念塔北侧建有七座烈士墓,以及“忠魂亭”。整个建筑群静谧、肃穆、庄严,绿树浓荫,四季长青,可容纳1。5万人参加凭吊。
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胜利50周年,有关部门在皖江烈士陵园西侧300米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四军七师旧址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2880平方米,主体场馆为古典徽派建筑,馆内设有主体展厅、陈列厅、新四军老战士书画厅等。主体展厅展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七师成立、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其中革命文物120余件,文字资料约5万字,各种图表、图片280余幅。纪念馆内环境优雅,可容纳数千人参观、瞻仰。 据介绍,新四军第七师成立后,逐步形成了以严家桥为军事中心的巢无革命根据地,是皖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抗战期间,七师先后与敌寇进行了1000多次战斗,攻克日伪据点200多座,杀、伤、俘敌1。4万人,根据地面积扩大到3。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部队由2000人发展到3万多人,还有10多万地方民兵武装,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为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皖江烈士陵园和新四军七师旧址纪念馆,如今均成为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资源,成为我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游客在纪念馆内参观
农户们的“绿色银行”
过去的荒山、荒坡,如今的“绿色银行”
这里是一片“深山含笑”,那里是几棵“乐昌含笑”,远处还有数株“峨嵋含笑”,这个花圃里仅仅“含笑”一科的观赏植物,就有七八个品种;地上的可不是杂草,这种草皮市场价要卖到每平方米300多元,不是内行人指点,你绝对看不出其中“门道”。无为县红庙镇季益民家的院子就是一个大花园,20亩的“大花园”里种植了数百种名贵花卉、草皮、植物,大门上楼旁还挂着“银山精品植物园”的牌子,你可以随便走进去参观。
“杭州的西溪湿地别墅为啥卖得好?那是人家的周边生态环境好!”是季益民的口头禅。季益民原来在无为县苗圃工作多年,有经验、有技术。他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是一个朝阳产业,于是就回乡承包了1500亩山地,创办了无为银山苗圃有限公司,决心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苗木培育期较长,苗圃市场波动性又较大,但季益民敏锐地看到,国家对于环境投入比较支持,城市绿化市场的需求缺口只会越来越大。在山坡上种下大批树木之余,他就带头培育了耐寒的“红露针插茶花”、“麦冬草”等一批市场较为罕见的观赏植物,成功地打入市场、打响了品牌。以“红露针插茶花”为例,当初1。5元/棵、一次性购进4万棵的树苗,种了四年后价格已经上涨到50-100元/棵。此举不仅让他自己成功致富,还带动了四乡八邻共同赚钱。“树木、花卉从年头卖到年尾,合肥、南京、淮安、上海等城市的商家都来我这儿买苗圃。芜湖市区某部门前几天刚刚从我这儿买走了一大批行道树。”季益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红庙着力在“农”字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林业产业及生态美景。目前,红庙以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万亩珍贵苗木花卉基地,打造绿色生态的城市“后花园”。公司和种植大户按照基地整体规划,进行集约化种植和对外销售。农户们一方面进行小规模种植,一方面帮助种植大户们进行苗木养护、除草、除虫等,当日劳作,当日结算领取报酬。基地规划总面积15000亩以上,现已发展花卉苗木规模种植600余户,其中种植千亩以上4户。形成以广玉兰、桂花、红玉兰、红枫、红叶石楠等品种为主的花木基地8000余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农户们通过出租山地、给种植大户打工、自己进行苗木花卉种植走上了致富道路。
今日的红庙镇,绿叶葱茏,鸟语花香,成了农户们的“绿色银行”。(吴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