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年建成邛崃特色小镇
高何镇
将打造为红色文化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火井镇
将着力打造成火秀文化艺术小镇
临济镇
将向农业旅游生态小镇的方向发展
夹关镇
将建设成水主题特色小镇
道佐乡砖桥村安置点将安置200余户,1年时间内可入住;高何镇沙坝社区安置点已开始平整场地,计划安置1400户……昨日,邛崃市首批8个灾后重建安置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据悉,这标志着受“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的邛崃市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
首批重建安置项目启动
据介绍,邛崃市灾后重建安置点共计48个,分三批建设实施。首批启动“3+5”的灾后重建安置项目,“3”指火井、夹关、高何3个镇区安置点规划建设,安置点功能、形态、设施配建应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5”指高何镇靖口村、何场村,临济镇黄庙社区,天台山镇纪红村、道佐乡砖桥村5个示范新村安置点规划设计。
“目前夹关镇规划设计方案已出炉,夹关镇安置组团1期包括3人户、4人户、5人户,有90平方米、110平方米、130平方米、150平方米4种户型可供选择。”邛崃市重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镇乡的规划设计方案都是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与安置点配套的相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将陆续启动。据悉,邛崃市将对受地震影响镇乡现状水厂实施改扩建,配套建设城镇给水管网,共扩建8座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扩建6座,重点进行各镇污水管网建设等。
“除了做好保障安置这项基础工作,我们将结合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灾后重建指导方针,针对邛崃市灾后重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产业、公共设施配套、交通、基础设施、防灾体系进行全面恢复重建。”邛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项目将做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起到灾后重建示范作用,力争打造灾后重建的典范。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4·20”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要用3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3年内,高何镇要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生活安全舒适、特色产业支撑、宜旅宜商宜居的邛崃市西路重镇,打造为四川省红色文化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台山旅游环线游客集散中心和特色生态文化商旅宜居新城。
受地震影响的临济镇也明确了9个农业产业项目的发展规划:在黄庙社区建1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对临济现有的茶、果、生猪进行精深加工;引进文井茶叶有限公司在牛临夹公路沿线和邛名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各0.5公里范围内发展标准化茶叶3000亩,建设20公里茶花走廊;通过楚汉专业合作社在包塘村发展珍珠鸡、黄鳝等特种养殖园……“我们将借助震后规划建设的机遇,立足现有的茶、果、生猪和湿地资源,结合临济周边名山县的茶叶资源和平乐的旅游资源,综合考虑临济灾后重建交通条件改善等要素,定位旅游+交易+加工+生态的产业发展方向。”临济镇副镇长祁峰告诉记者。
此外,火井镇将以“天下第一井”为总体定位,着力打造成火秀文化艺术小镇和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中心镇;夹关镇将以“夹门水寨”为总体定位,建设成为以天台山、天台湖景区为核心组成部分的水主题特色小镇。
记者 李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