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世界读书日,文化大师王蒙与淄博读者面对面谈智慧人生: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昨日上午,第五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成功举办,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以自己78年的人生阅历为主线,以“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为主题,为大家讲述了他的智慧人生,还为读者解答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如何面对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等人生困惑,让淄博读者零距离领略了一位文学大家的风范和他阔达的人生态度。
市政协主席陈家金,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张店区各大班子领导以及淄博报业传媒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和800名热心读者一起,共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
读万卷书 书中寻找精神能力
张店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咏首先致欢迎词。他说:“王蒙先生是当代文坛成果最为丰硕、最有探索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作家之一。今天,有幸在这里与王蒙先生面对面交流,聆听他对文化以及人生的感悟,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启迪、陶冶和提升,相信对张店的文化事业发展也必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随后,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王蒙先生走上大讲堂的讲台。一上台,王蒙先生便风趣幽默地说:千万不可死读书,不可只知道读书。
“读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叠加和积累,因为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用的,要提倡大家通过读书来激活、发展、推进、扩大我们的精神能力。”对于什么是精神能力,王蒙说,通过读书使我们的精神能力更加精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辨别、想象、创造、概括的能力。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一个有头脑的人,一本书拿来翻一翻,就能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怎么样,和一个人交谈几句,对这个人也能有个大致判断。“通过读书看到前人、看到那些有贡献、有成就、有智慧的人是怎样做事、怎样发明创造的,从而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甚至一通百通,这也就是所谓的精神能力。”
作为一名作家,王蒙先生拥有大量的读者群,他认为,任何作品的诞生都是从生活出发,不管写什么,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活给你的记忆、怀念和感情。他说,只有把读书变成读生活,从中发现生活、人生的真谛,这样的读书才是活读书,找到书中的活气、活力,找到情感,找到精神能力。他还引用了歌德的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王蒙认为,当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能力时,读书便其乐无穷。他将一种有趣的思路融入到演讲当中,人类的美德与天地联系起来,和大自然联系起来,山代表厚重、稳定,不轻易的变动,有承担的能力,因此,仁者会非常喜欢山;而智者会喜欢水,从水的身上看到了灵动、活泼,看到了变化和与时俱进,他希望大家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悟出这个道理。
行万里路 扩大胸怀,打开眼界
今年已78岁高龄的王蒙先生曾经到过60多个国家访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深刻感受到当地不同的人文景观、生活方式,都开阔了他的胸怀和眼界。他说,读书和在大千世界中开阔眼界同样有意义,任何一件事都有很多选项,世界之大,不是只存在一种生活方式。
王蒙的讲座不时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他说,现在是个多元化的世界,这需要我们扩大自己的眼界,他在各地进行访问交流时,既拓宽了思路,又增加了自信心,对此台下的观众频频点头,
他讲到自己在不丹、喀麦隆等国家遇到的一些特殊经历,讲述风格诙谐幽默,让现场观众既羡慕又佩服。他们认为,这是一场贴近生活、贴近普通读者的讲座,让很多人都从中受到启发,“我觉得王蒙先生从他自身经历的小事讲起,但每一个例子都能说明一个道理,对我们启发很大,读书真的是一门学问,今天学到很多,他不仅有让人敬佩的作品,同时还是一位让人尊敬和愿意与之交流的良师。”讲座结束时,一名参加大讲堂的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专门在现场买了一本王蒙先生的书,回去一定仔细阅读,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一生都值得去细细品味和记录。
听众
带领读者进入更高层次的阅读
“王蒙先生的讲座,把我们带入更高层次的阅读,下一步,学校要组织老师重点讨论读书的真正意义,只有真正认识到读书的意义,才能积极引领学生们更好地读书。”张店莲池学校校长刘杰在听完报告后感慨颇多,该校自2005年起就开始倡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给孩子们创造一种读书环境,让孩子随时可以看到书、摸到书、感受到书的存在。
前来聆听大讲堂的几百名听众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岁半。带着孩子一起来的孟女士告诉记者:“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王蒙老先生要来淄博,真是把我兴奋坏了,我告诉儿子,来听一位老爷爷讲故事,儿子很高兴,听得也很认真,孩子虽然小,但能体会一下这种环境,也是难得了。”
听完讲座后,市民何临钰满怀敬意地说:“王蒙先生不愧是大家,非常有大家风范,尤其对于古典诗词,运用地非常好。”何老先生还用毛笔做了两首描写张店的词,通过本报转交给王蒙先生。
真水无香 王蒙寄语淄博读者
昨日为时2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王蒙先生不辞辛劳为淄博晚报的热心读者题写了“真水无香”和“读书激活思想”两幅字和广大读者共勉,。
众所周知,“真水无香”代表的是一种境界,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一种境界,那就是应当看透一切功名利禄,远离一切世事纷繁,杜绝一切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纷华,修美于内,探求天道。
淄博日报社高级编辑、81岁的陈东升老先生听完讲座后说:“今天王蒙先生从自身经历出发,非常透彻地阐述了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等问题,对我们生活很有指导意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益良多,希望淄博晚报能把读书节大讲堂一年一年办下去,为城市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互动
读友书迷赠瓷献花
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中,王蒙不断引用个人生活中经历的幽默却又蕴含哲理的小故事,让800余位淄博听众在大饱耳福的同时会心一笑。讲座接近尾声时,意犹未尽的听众与王蒙的现场互动掀起了昨日读书大讲堂现场又一阵高潮。
来自淄博中强艺术研究院的谭玉伟是位陶瓷篆刻高手,又是位文学爱好者,昨日他受本报委托特地为王蒙量身打造了一件陶瓷印章现场赠送给王蒙。记者看到这枚龙形陶瓷印章约7公分立方,呈玉青色。“淄博是北方瓷都,这枚陶瓷章正是用了淄博本地的陶瓷,将陶瓷工艺与篆刻技术相结合,送给深受淄博人民喜爱的作家王蒙,希望这次淄博之旅能给王蒙留下美好的印象。”谭玉伟表示。
淄博文学爱好者尚桂汝则代表广大读者向王蒙送上一束娇艳的玫瑰,谈及为何要送玫瑰,尚桂汝激动地说:“我是60后,《青春万岁》是我中专时读的第一本王蒙作品,书中描绘的篝火晚会、露营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个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即使现在的生活中也有那时的影子。”尚桂汝说,怒放的玫瑰象征了激情与燃烧,就像已78岁高龄的王蒙仍然保持的青春与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所有人,青春万岁!
精彩对答妙语连珠
现场互动环节,听众抓住机会将希望与王蒙交流的问题委托记者转交给主持人,一场别开生面的问答再次拉近了王蒙与读者间的距离。
听众: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智慧淄博,作为原文化部长,您对‘智慧’怎么理解?
王蒙:“智慧”在中国古代就有,后来佛学也采用,佛学讲智、讲慧、讲慧根,“慧”指的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迅速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对世界的一种领悟、判断和认知。
听众:总感觉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好像日益减弱了,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是文学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时期,对此您如何看待?
王蒙:关于文学的影响需要谈到两个问题。文学的影响或大或小不可一概而论。有句话叫“国家不幸诗家幸”,就是说当国家处于混乱状态或者执政者势微的时候,民间具有批判色彩的文学可能会火;而当一个国家处于繁荣昌盛时期,文学创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就不会那么火了,如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丹,就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文学作品。难道可以说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减少了吗?也许是因为现在的传媒方式越来越多,例如声像,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传媒方式都需要文学做支撑。纪录片需要有前期的文学底稿,歌曲也需要文学填词。文学推动了社会各方面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等。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会引用文学有关的东西,这些都说明文学并没有不景气,至少我个人对文学的发展并不悲观。
听众:您对“生命的寿限”怎样看?
王蒙:对生死的问题有大篇幅讨论的人要数庄子了,《庄子·大宗师》里说:“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大地托载我的形体,用生长来勤劳我,用衰老来闲逸我,用死亡来安息我。在庄子的著作里,多次说到“死生一体,死就是生的完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全做到这样的境界是不可能的,人们对于自己对于他人都是爱惜的,尤其对亲人之死会有莫大哀痛,我们都希望得到更多生的机会,但从哲理上讲,庄子对于“死生一体”的看法是非常高贵且豁达的,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哲人对此也都有类似见解。
第五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王蒙用他在生活中最真实的经历与大家一起编织了深刻的人生智慧,这是一份文化的力量。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离不开文化大师的点拨和指引,王蒙用2个小时的时间让淄博读者身临其境地知晓了读万卷书的意义,知晓了行万里路的奇妙无比,如同翻阅一本人生的大书。
至此,第五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完美落下帷幕,历届读书节大讲堂为文化淄博建设搭建了一个高端文化平台,通过邀请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莫言以及作家马瑞芳等大家走进大讲堂的方式,一次次提升我们城市的文化品位,而王蒙的莅临,让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的读书节大讲堂再次刷新文化高度,为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书香淄博树立起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