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农村风俗 >>农村风俗 >> 优秀村庄 >>正文
支芬:优秀村庄的带头人
2012-2-24
支芬:
支芬:优秀村庄的带头人



  

  支芬,女,1955年7月出生,现任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乡)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曾获全国和市级劳模、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2002年,支芬同志被调到“农业无粮可收,农村无地可种,农民无事可做”的“三无村”——高碑店村任党总支书记。2008年,高碑店村实现总收入18.8亿元,利润9200万元,千年古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生活有乐趣”的“三有村”。支芬用行动忠实地履行了自己上任之初的诺言:“我不会耽误高碑店村的发展,我人到高碑店村来了,也把心带来了,也就会把心全都扑在高碑店村上。”
   

  突破困境辟新路  让没有农业的村庄走向富裕

  
   打开地图细看,高碑店村距离天安门不到8公里,位置正处在北京市城市绿化隔离带地区。自1983年以来,由于国家和市重点工程建设占地,使这个原有2300亩耕地的村庄,变得没了一分耕地。农村依旧在,农业已全无。一时看去,高碑店的经济发展和生存空间已无处可觅,全村6058口人的生活靠什么啊。一时间人心浮动,上访成风。

  
  上任伊始的支芬和村党总支一班人,面临着巨大压力和考验。高碑店生存和发展之路在何方?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村内先后有近三十家商户,集中在一条街上经营古典家具。支芬意识到这个产业与千年古村的特色和优势非常吻合,于是她带领总支一班人,挨家挨户走访商家,开展市场调查,最终认准并抓住了这一特色产业。随即投资100多万元,对古家具一条街进行升级改造。整修道路、绿化美化,并按照明清建筑风格统一改造了门面,恢复历史上古漕运时的平津水闸原貌,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一下子变了模样,赢得了商家和顾客的一致赞誉。通过召开古典家具展示会,招商引资,商户很快就增至200多家,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同时,“一街带活一村,一种产业带活多种产业”的发展思路也在支芬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村党总支清理了一个占地面积70多亩的垃圾场,融资3500万元,建成了容纳500余家商户的古典家具民俗园,成功打造了北京高碑店古典家具品牌。古典家具产业带动了高碑店村产业集群的发展,2008年又打造了北京市首条“民俗文化商业街”,两侧落户了暖炉博物馆、科举匾额博物馆、华夏民俗园、中国油画院等一批经营民俗文化的企业,形成了民俗文化产业的聚集区。目前高碑店村已经形成国际民俗接待产业,非物质民俗文化产业,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医药物流销售产业,通惠人家餐饮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农村,正孕育着发展的强大后劲。

  
    文化立村育新人  让昔日农民变成现代城市人
  

  以前,高碑店村的村民特别是老人们在家闲着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个没完,时间长了,村民积极向上的心气都没了。支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文化村要有文化活动!”2003年,支芬响亮地喊出这个口号。
  

  她首先倡议恢复了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碑店古庙会,然后又成立了小车会、高跷队、秧歌队等20多支群众文体队伍,高跷队还赴伦敦、悉尼和洛杉矶一展中国农民的风采。村党总支先后修建了图书室、文体娱乐活动站、老年活动室等,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金秋艺术节”、“村歌大联唱”、“人文奥运大讲堂”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使农民离开“麻将桌”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舞台。
由于特色的文化底蕴,高碑店村先后承办了第七届朝阳国际风情节暨使节夫人活动日、第七、第八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北京CBD“龙舟竞渡”等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华夏民俗文化节、端午民俗文化节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前来观光,国际民俗接待区从2005年4月8日正式挂牌营业到2008年奥运期间,已经接待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游客数千人,其中15户“奥运人家”共接待国外宾朋260余人。

  
   现在高碑店村的村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变,打架、玩牌的人少了,上访的人没了,开心笑的人多了,就连药费都降下来了。

  
    倾情民生暖民心  让干部成为群众最亲近的人

  

  
   支芬的先进事迹随着高碑店村的发展不断被众人所关注,很多荣誉也相继而来,还有很多单位、学校、机关纷纷邀请支芬书记作先进事迹报告。但是,她却说:“所有的成绩、所有的荣誉都应该是高碑店村这个集体的”。

  
    规范管理树形象  让群众心中的党旗永远鲜红

  
    高碑店村党总支对干部的形象有严格规定,严格到和群众聊天都不能太随便,不能在群众面前表现出无所事事、吊儿啷当的形象。支芬认为,干部必须在群众中树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们是否清正廉洁,公平公正,是否有理想,有干劲,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这是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修养的需要,也是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关键。

  
    村党总支制定了村务公开、村务大事集体决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5000元以上的开支,由大家集体商定,防止一个人说了算,保证了干部们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同时也保护了干部。比如,利用过去的废旧公房为住房困难的村民解决住房问题,申报的人家多达三百多户。支芬说:“搞暗箱操作会产生许多矛盾,公开透明才是解决办法。”于是党总支就将所有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张榜公布,让群众选出住房最困难的住户,再由党总支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三十多个人家,人人心服口服。

  

  在廉洁自律方面,书记支芬更是秉公办事,毫无私心,成为党员干部的好榜样。村里有村办企业、民办企业和客商开办的门店300余家,许多事情都要需要干部帮助解决。有一家民办企业,修五环路时需要搬迁,业主希望村里再给他找一个好地方,继续经营。他几次请干部去吃饭,给他解决问题,干部们都一次次谢绝了。一次,他怀里揣着两万多元又找到支芬书记,要求解决问题,支芬对他说:“只要政策允许和群众满意,你的困难我们会尽力帮助解决的。”在多方协调解决问题后,业主感到在高碑店村做生意“就是舒心”。在支芬的带动下,高碑店村党总支一班人都能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在利益面前都能够让得出来,赢得了群众赞誉。

  
   在村民自发作词谱曲的《高碑店之歌》中写到:“我们的村庄美,我们的村庄好,环境整洁家园美,精神文明好风尚;总支领导来决策,打造富民小康村,高碑店村我的家,我们都很热爱她。”这首歌唱出了高碑店村人的心声,唱出了村民对党总支和支芬同志的信任。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带领农民步入小康,步入文明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支芬和村民一道坚持共同理想,围绕共同目标,组织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发展,把一个千年古村带出新气象,带向新和谐。

  

   支芬是一位心细如发的书记。她专门有一个记录本,谁家有什么困难来找她,谁来诉苦告状,她都一一记下,以便落实解决,7年时间,支芬已经写满了近30个笔记本。记的事情看起来都是村民家里的小事,但她却在封皮上写着“高碑店村重大事务记录”。有的干部说: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您怎么说是大事呢?她说:“在咱们看来这些事都是小事,可在群众那里哪一件不是大事呢!”
为了进一步做好居家养老,她倡议在全村开展了“培育健康老人”活动,实施了80岁以上老人每天一杯免费热豆浆的“暖巢行动”,让老人们深受感动。村里70多岁的老人赵凤鸣前年患了尿毒症,每月透析要花5000元钱,除去大病统筹报销以外,个人承担的数额仍然很大,全家还是承担不起。得知此事后,支芬不但记在了她的小本本上,还专门召开党总支会研究他的问题,随后她找到老人说:“你的三个儿子每人每年都给你掏一万元医疗费,他们都很孝顺,你就把我们党总支的人也当成你的一个儿子,每年给你负担一万元的医疗费。”老人逢人就夸书记好,夸村里的干部好。


  

  支芬,女,1955年7月出生,现任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乡)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曾获全国和市级劳模、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2002年,支芬同志被调到“农业无粮可收,农村无地可种,农民无事可做”的“三无村”——高碑店村任党总支书记。2008年,高碑店村实现总收入18.8亿元,利润9200万元,千年古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生活有乐趣”的“三有村”。支芬用行动忠实地履行了自己上任之初的诺言:“我不会耽误高碑店村的发展,我人到高碑店村来了,也把心带来了,也就会把心全都扑在高碑店村上。”
   

  突破困境辟新路  让没有农业的村庄走向富裕

  
   打开地图细看,高碑店村距离天安门不到8公里,位置正处在北京市城市绿化隔离带地区。自1983年以来,由于国家和市重点工程建设占地,使这个原有2300亩耕地的村庄,变得没了一分耕地。农村依旧在,农业已全无。一时看去,高碑店的经济发展和生存空间已无处可觅,全村6058口人的生活靠什么啊。一时间人心浮动,上访成风。

  
  上任伊始的支芬和村党总支一班人,面临着巨大压力和考验。高碑店生存和发展之路在何方?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村内先后有近三十家商户,集中在一条街上经营古典家具。支芬意识到这个产业与千年古村的特色和优势非常吻合,于是她带领总支一班人,挨家挨户走访商家,开展市场调查,最终认准并抓住了这一特色产业。随即投资100多万元,对古家具一条街进行升级改造。整修道路、绿化美化,并按照明清建筑风格统一改造了门面,恢复历史上古漕运时的平津水闸原貌,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一下子变了模样,赢得了商家和顾客的一致赞誉。通过召开古典家具展示会,招商引资,商户很快就增至200多家,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同时,“一街带活一村,一种产业带活多种产业”的发展思路也在支芬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村党总支清理了一个占地面积70多亩的垃圾场,融资3500万元,建成了容纳500余家商户的古典家具民俗园,成功打造了北京高碑店古典家具品牌。古典家具产业带动了高碑店村产业集群的发展,2008年又打造了北京市首条“民俗文化商业街”,两侧落户了暖炉博物馆、科举匾额博物馆、华夏民俗园、中国油画院等一批经营民俗文化的企业,形成了民俗文化产业的聚集区。目前高碑店村已经形成国际民俗接待产业,非物质民俗文化产业,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医药物流销售产业,通惠人家餐饮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农村,正孕育着发展的强大后劲。

  
    文化立村育新人  让昔日农民变成现代城市人
  

  以前,高碑店村的村民特别是老人们在家闲着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个没完,时间长了,村民积极向上的心气都没了。支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文化村要有文化活动!”2003年,支芬响亮地喊出这个口号。
  

  她首先倡议恢复了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碑店古庙会,然后又成立了小车会、高跷队、秧歌队等20多支群众文体队伍,高跷队还赴伦敦、悉尼和洛杉矶一展中国农民的风采。村党总支先后修建了图书室、文体娱乐活动站、老年活动室等,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金秋艺术节”、“村歌大联唱”、“人文奥运大讲堂”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使农民离开“麻将桌”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舞台。
由于特色的文化底蕴,高碑店村先后承办了第七届朝阳国际风情节暨使节夫人活动日、第七、第八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北京CBD“龙舟竞渡”等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华夏民俗文化节、端午民俗文化节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前来观光,国际民俗接待区从2005年4月8日正式挂牌营业到2008年奥运期间,已经接待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游客数千人,其中15户“奥运人家”共接待国外宾朋260余人。

  
   现在高碑店村的村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变,打架、玩牌的人少了,上访的人没了,开心笑的人多了,就连药费都降下来了。

  
    倾情民生暖民心  让干部成为群众最亲近的人

  

  
   支芬的先进事迹随着高碑店村的发展不断被众人所关注,很多荣誉也相继而来,还有很多单位、学校、机关纷纷邀请支芬书记作先进事迹报告。但是,她却说:“所有的成绩、所有的荣誉都应该是高碑店村这个集体的”。

  
    规范管理树形象  让群众心中的党旗永远鲜红

  
    高碑店村党总支对干部的形象有严格规定,严格到和群众聊天都不能太随便,不能在群众面前表现出无所事事、吊儿啷当的形象。支芬认为,干部必须在群众中树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们是否清正廉洁,公平公正,是否有理想,有干劲,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这是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修养的需要,也是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关键。

  
    村党总支制定了村务公开、村务大事集体决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5000元以上的开支,由大家集体商定,防止一个人说了算,保证了干部们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同时也保护了干部。比如,利用过去的废旧公房为住房困难的村民解决住房问题,申报的人家多达三百多户。支芬说:“搞暗箱操作会产生许多矛盾,公开透明才是解决办法。”于是党总支就将所有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张榜公布,让群众选出住房最困难的住户,再由党总支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三十多个人家,人人心服口服。

  

  在廉洁自律方面,书记支芬更是秉公办事,毫无私心,成为党员干部的好榜样。村里有村办企业、民办企业和客商开办的门店300余家,许多事情都要需要干部帮助解决。有一家民办企业,修五环路时需要搬迁,业主希望村里再给他找一个好地方,继续经营。他几次请干部去吃饭,给他解决问题,干部们都一次次谢绝了。一次,他怀里揣着两万多元又找到支芬书记,要求解决问题,支芬对他说:“只要政策允许和群众满意,你的困难我们会尽力帮助解决的。”在多方协调解决问题后,业主感到在高碑店村做生意“就是舒心”。在支芬的带动下,高碑店村党总支一班人都能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在利益面前都能够让得出来,赢得了群众赞誉。

  
   在村民自发作词谱曲的《高碑店之歌》中写到:“我们的村庄美,我们的村庄好,环境整洁家园美,精神文明好风尚;总支领导来决策,打造富民小康村,高碑店村我的家,我们都很热爱她。”这首歌唱出了高碑店村人的心声,唱出了村民对党总支和支芬同志的信任。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带领农民步入小康,步入文明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支芬和村民一道坚持共同理想,围绕共同目标,组织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发展,把一个千年古村带出新气象,带向新和谐。

来源:网络 

  

   支芬是一位心细如发的书记。她专门有一个记录本,谁家有什么困难来找她,谁来诉苦告状,她都一一记下,以便落实解决,7年时间,支芬已经写满了近30个笔记本。记的事情看起来都是村民家里的小事,但她却在封皮上写着“高碑店村重大事务记录”。有的干部说: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您怎么说是大事呢?她说:“在咱们看来这些事都是小事,可在群众那里哪一件不是大事呢!”
为了进一步做好居家养老,她倡议在全村开展了“培育健康老人”活动,实施了80岁以上老人每天一杯免费热豆浆的“暖巢行动”,让老人们深受感动。村里70多岁的老人赵凤鸣前年患了尿毒症,每月透析要花5000元钱,除去大病统筹报销以外,个人承担的数额仍然很大,全家还是承担不起。得知此事后,支芬不但记在了她的小本本上,还专门召开党总支会研究他的问题,随后她找到老人说:“你的三个儿子每人每年都给你掏一万元医疗费,他们都很孝顺,你就把我们党总支的人也当成你的一个儿子,每年给你负担一万元的医疗费。”老人逢人就夸书记好,夸村里的干部好。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