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村官动态 >>村官动态 >> 生活情感 >>正文
“浪漫经济”渐渐转化为情感认同
2012-8-27

  

“浪漫经济”渐渐转化为情感认同

 

  传统跟风花市唱主角

  情人节,鲜花市场先知。与此同时,在网络上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开始有征集同过情人节的帖子,点击量也随着节日的到来而逐渐升温。

  六七点,永城的各主要街头已布满了各色各样的花,商家们都抓住这个商机在街头显眼处摆上。微风轻飘的早晨已充满了淡淡的花香,也让永城增添了份靓丽。情人节,玫瑰自然又成了传统性的主角。记者走访市区花卉市场发现,今年玫瑰、百合等鲜花的价格与去年七夕持平,但比平时涨了不少。

  “红玫瑰批发每枝五六元,零售十元,这个价格比平常涨了二三倍。”丽雅花苑的李女士说,玫瑰和百合花的价格明显上涨许多,所以卖的价格也往上抛。七夕当天最贵,估计过了节价格就回落了。最近生意好得让花商李老板很是乐呵,她这两天的订单与上个星期相比已经翻了两番。

  “来,买一枝花回去,一年一次把老婆哄开心一点。”在麦当劳门口叫卖的是丽州学校的高二学生,他们的花虽然没有花店里那样包装精美,但在他们的叫卖下生意也不错。应世芳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四个人趁暑假出来体验一下生活并为自己赚点零花钱。

  “昨天晚上在这里卖了一个晚上,2点多才睡,今天6点钟起来就赶快拿出来了。”施玲钰同学边整理花边说,他们去年的七夕也卖过花,为了能更便宜地批发到花,跑了很多地方,最后通过在昆明的朋友批发邮寄过来。“我们包装花的手艺也都是跟网上视频学的。”

  在街头走访的过程中,花店普遍生意忙碌,在花店里挑选购买东西的市民很多,大多数人也对变味的七夕有些牢骚:“情人节、白色情人节、东方情人节……乱七八糟的节日,只要有一点让情侣掏钱购物的可能,商家就不可能消停。”一位姓陈的小伙子笑着说,自己根本不想掏钱买这两三百元一束的玫瑰花,但为了不让女友失望,这个东方情人节又“不得不过”。

  商业化转化成“情感认同”

  “七夕”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经历了近百年沉寂之后正慢慢“复苏”,俨然成为年轻人热捧的“中国情人节”。然而,在商业氛围的影响下,传统节日的内涵也随之有所改变。

  在太平洋南龙百货公司一楼,正门口中间摆着一棵高大的“幸福树”,上面密密麻麻挂着员工和顾客的许愿卡。“愿妈妈身体健康”“七夕我在等你,会有惊喜”……一张张许愿卡带着主人的心愿寄飘在“幸福树”上。

  企划部经理金春丽告诉记者,七夕是我们自己的情人节,为了能过好中国自己特色的东西,特地找来这棵树,它的名字就叫“幸福树”,带有一种美好的寓意。通过挖掘并宣传“七夕”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使现代人对其从“玩热闹”转化成由衷的“情感认同”。

  “今年七夕主题还延伸到小朋友,25日,将组织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小女孩进行趣味游戏。”她告诉记者。

  每年这个时候就遭遇催婚

  那边是商家和一些赶潮的新人热热闹闹过节,而一些“落单”的年轻人则有不一样的感受。

  “随着七夕的到来,碰到好多熟人,最怕人家问起有没有对象,回到家还要听爸妈的唠叨,真的好烦。”在单位上班的李小姐告诉记者。

  今年29岁的李小姐,在单位做文秘工作,虽然月收入很不错,但李小姐平时颇为忙碌,很少有私人时间,“根本顾不上儿女私情”。看着女儿经常呆在家里,这可愁了李小姐的父母。每年一到情人节,她不仅自己烦恼,家里父母的压力也让她吃不消。“每天我们家饭桌上的话题,爸妈都离不开婚姻大事,单身简直成了我的一大罪状,父母唠叨还不止,家里的七姑八嫂,有事没事都会来问、来说,跟念紧箍咒一样。”李小姐说。

  据了解,像李小姐这样单身过节遭遇父母施压的人不在少数。“过年参加亲戚朋友聚会时,一些长辈听说自己单身,纷纷打电话过来帮忙牵红线,一下子给介绍了五六个小伙子。”从事医生职业的王小姐显得颇为无奈,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才26岁,但家里人似乎急得很,身边一些单身女朋友都有类似的遭遇。

  “又是一年一个人的情人节,突然好失落,为什么没有一个可以值得我付出的人,是自己太失败,还是自己要求太高?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不过也罢。让自己沉浸在工作中,让工作充实自己,为自己的目标,加油!” 在企业上班的舒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的,自由自在没人管,祝自己一个人开心,快乐。

  “前两天订了亲,今天趁七夕节约两家亲人一起过。”正在一家饭店门口迎客的“创二代”小吴开心地告诉记者,他还买了一些礼物准备送给长辈,“送未婚妻当然少不了鲜花啦!”

  “其实,平时也会找机会吃吃饭去KTV唱唱歌。今天嘛,去参加接吻大赛没勇气也不好意思,就不特别找花样啦,还是吃完饭来唱唱歌自然点。”公务员小黄一边笑挽着女友,一边往KTV包厢走。

  七夕节这天,成为了情侣相聚及约会的日子。因此,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记者走访发现,众商家早就抓住这个节日催生的“浪漫经济”,年轻人对七夕节的“情感认同”丝毫不输给西方情人节。

  网络过情人节是单身首选

  情人节最愁的还是那些单身一族,“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我该怎么过?”网上流传的这句话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记者发现,不少年轻人选择网络征友,以共度情人节。身处异地的恋人在信息时代,有着发达的沟通方式,尽管不能在当日相见,也同样可以沟通增进感情。

  “调整下心态,有情人就过情人节,没有情人也就顺其自然吧,我也不是一样,有时做人就要潇洒一点。”住在望春小区23岁小伙直爽地说,如果真的觉得有点闷,找几个单身一族一起疯一下。

  “情人节是一个特别容易让我们单身人群感觉孤独寂寞的日子,看着身边成双成对的情侣,有想要找个人过节的念头其实也是正常的。”一名叫“一箭双雕”的网友说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已婚网友对这种形式表示理解,比如网友“祥云”说:“没有人陪的情人节确实寂寞,但年轻人也要注意自己的尺度和界限!”

  超过七成的网友对商家的卖力宣传不领情,将会“呆在家里”。仅有9%的网友表示会与爱人分享节日,一起出去玩。还有部分人将七夕视为普通节日,聚餐和购物。同时,也有人认为,如今的“七夕”已经变味,商家热炒关于东方情人节的概念。

  “我没有男朋友,可是情人节的节目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25岁的应小姐兴奋地说。应小姐性格开朗,她丝毫没有因为无男朋友而感到烦恼。相反,她就和几名闺中密友商量好,情人节一起逛街,晚上还要参加聚会。

  小天今年上大四,还没有女朋友。他说,平时在学校,陪父母的时间很少,利用这个假期好好陪陪父母,打算在家过一个三个人的“情人节”。

  希望体现中国古老“七夕”

  走下网络,记者看到不少无异性朋友的年轻人,他们有情人节的特别过法。有的是一群好友聚会,有的和家人一起过,有的并不特别在意,对结交异性朋友全随缘分。

  在公司上班的24岁叶先生,也没有女朋友。他对情人节不是很在意。他说:“刚刚参加工作,会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至于找女朋友的事,也不急在一时,这要看缘分的。”

  一些人认为,被商业概念淹没的民俗急需保护。中国古老的“七夕”节活动大都与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格格不入,上香、编织等活动,缺乏现代元素,很难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如果再不找出合适的文化载体,“七夕”或将难以找到传统文化的本味。

  老教师王女士对东西方情人节的冷热现象颇为感慨:“节日的传承需要载体,传统七夕节有女子祈愿或展示自己女红等手工技艺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这些手工技艺渐渐流失,而七夕节也就更难免在现代人眼里和手中被忽略掉了。我们不希望自己的节日遭"流放",而看着"拿来"的节日和文化"乱花渐欲迷人眼"……”

  “民众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甚至不需要人为的规定,关键是现代人已经不关注每个节日的传统文化意义。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对应的习俗,如"七夕"就有穿针乞巧、晒衣晒书、吃巧果等习俗,同时各地针对某一节日的习俗也有区别。这些文化内涵都有待挖掘。”王女士说。

  金春丽认为,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生活中,女孩子不再学“穿针引线”等传统技艺,因此要让“七夕”更有文化内涵,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等机构为保护传统文化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妇联可以在“七夕”组织刺绣、编织或者剪纸等技能比赛。对于男士,则可以鼓励他们在“七夕”为家里人做饭,这也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比玫瑰花和巧克力更温馨、更传统。

  还有人认为,现代人对传统节日文化底蕴的了解和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期间,政府、媒体和商家的共同努力至关重要。为避免节日的表面化,政府应该做一些文化上的开发,比如通过动漫、连环画的方式让人们更了解节日的来源和过节的意义。而商家也不能仅仅看重节日的经济效益,应该在活动中融入文化元素,让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教育。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七夕节、女儿节。七夕节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极富浪漫色彩的节日。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传说牛郎织女每年都会在这天夜里相会,即七夕鹊桥会。七夕夜,人们一面欣赏璀璨的星空,假想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场景,一面吃着各种巧果,为的就是乞巧心智和财智,同时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美满幸福。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