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是广药集团的一年一度的“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日”,在这一天,全国超过6000家药店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等公益活动。
53年前,一个年轻的生命告别了广药集团的何济公药厂,也告别了她无比留恋的世界,却留给世人无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去世后,雷锋曾在日记中记述自己要学习她的奉献精神。
这位雷锋要学习的人,就是向秀丽。
苦难童年岁月艰
1933年5月,向秀丽出生在广东清远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5岁的向秀丽随家人逃难到了肇庆。
她的母亲是雇工出身,父亲是店员。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父母亲经常遭受失业的痛苦,全家生活极端贫困,吃不饱穿不暖。饥饿和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的生命。
因生活所迫,小秀丽在10岁的时候,被送给地主家做“养女”。她每天起早摸黑,做佃工、放牛,还要挑水、煮饭,而且常常遭受地主婆的毒打。
到地主家的第二年,有一天担水时,小秀丽碰伤了脚趾,因无钱治疗化脓溃烂,不能做工,被地主赶出了门。小秀丽带着创伤回到自己家中。养好脚伤后,她便和姐姐们一起织席,给人担米、洗衣服,给火柴厂装火柴……想方设法给家中分担忧愁和痛苦。
向秀丽的童年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但也正是因为这段艰难的岁月铸就了她不惧困苦、坚忍不拔的精神。
任劳任怨不畏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向秀丽随家回到了广州,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1948年,向秀丽进入广州和平制药厂当临时工。
和平药厂情况复杂,许多职工都是姓高的资本家的亲戚朋友,因而人们都把那里叫作“高家祠堂”。1952年,广州市荔湾区党委派工作组进厂,发动工人,准备建立工会。资本家就在职工中造谣破坏,使厂里的工会创建工作一直处于冷冷清清的状态。这时,向秀丽经过工作组的启发、教育,懂得了剥削制度是穷人受苦受罪的根源。在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之后,向秀丽第一个提出入会要求。
苦难的童年经历使她迫切地想要解救更多受苦群众。她入会后,又积极串连、发动厂里的工人入会,使创建工会的工作很快开展起来。资本家对此很恼火,曾斥责向秀丽说:“你加入工会,你一个人参加好了,不要带坏别人!”她当场反驳道:“怎么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工人阶级就应该团结起来!”资本家见用硬的办法不行,又改用软的办法,对向秀丽说:“我看你成天忙来忙去,工作很辛苦,我打算给你增加些工资,帮助你解决一下家庭困难……”向秀丽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资本家的诡计,说:“加工资也可以,要加就大家都加。我不要小便宜。”
在工会工作的时间里,向秀丽任劳任怨,她经常说“革命工作需要我们干什么就应该干什么。”她在厂里是计件工,担任工会干部后,常要占用生产时间做工会工作,因此每月工资由四十多元降为二十多元,当上级工会决定设法照顾她,她却坦然地说:“工会工作是为大家的,困难再多也得做好,我的工资虽然减少了,但总比解放前好多了。”
她还坚持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积极争取加入团的组织,她曾写道:“不管什么雨暴风狂,山高水险,都要跟着红旗前进,冲破困难。”同年11月,她光荣地参加了青年团。入团后,向秀丽更加努力为党工作,热情为工人办事,工人称赞她“薄待自己,关心别人”。
向秀丽在团组织举办的青工学习班时认真阅读了《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在这个学习班里,向秀丽第一次听到了读到了卓娅、保尔、吴运铎等人的故事。向秀丽从这些英雄人物的身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她决心要向他们学习。
从那以后,每当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时,向秀丽都会听得如痴如醉。向秀丽的入党介绍人吕燕珍回忆,在团课班上,当辅导员讲到苏联女英雄卓娅英勇就义时的情景时,向秀丽的双眼已浸满泪水。
1952年2月,一场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向秀丽在工会的支持下,积极加入“五反”运动。不法资本家消极对待生产,工厂原料缺乏,工人生活受到威胁。面对这样的情况,向秀丽大胆地向群众揭发资本家的阴谋,同职工一起设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使工厂生产恢复正常。
1956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向秀丽被选为和平药厂合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她和大伙儿一起,积极完成了清产核资和其他有关合营的工作。公私合营后,和平药厂并入何济公药厂,向秀丽在何济公药厂当了一名包装工。药厂里的工作虽然辛苦劳累,但她却从未埋怨过一句。吕燕珍评价说:“向秀丽是个做事踏实的人,凡事听从组织安排,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讲价钱,不多出声,为人实在正直。”
有一次,工厂里决定试制一种叫做“甲基硫氧嘧啶”的新产品,党支部决定调向秀丽参加试制,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从包装工转为制药工,向秀丽心里明白,她需要学习相当复杂的制作技术,这对于只有3年多夜校学习经历的她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但她并没有因此逃避,反而迎难而上,彻夜苦读,用顽强的精神去苦心钻研,虚心请教,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初步掌握了各种操作规程。
在全市人民大炼钢铁运动中,工厂抽调了部分工人去支援炼铁生产,工人少了,每个人负责的任务量自然就增加了。这时,向秀丽带头搬到工厂,吃住在那里,并和另一名女工罗秀明两人担负起了原来三个人的工作。她们不惧苦难,每日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优胜红旗奖。向秀丽多次立功,并先后两次被评为季度的优秀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
扶危定倾争毫厘
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和另外两名年轻女工罗秀明、蔡秋梅在药厂4楼化工车间加班制造化学药剂“甲基硫氧嘧啶”。当时,罗秀明从仓库里领来50斤装的无水酒精,往地上放时,瓶底意外破裂,流在地上的大量酒精,一接触到煤炉的热气,酒精刹那间燃烧起来,车间内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更可怕的是,7桶60公斤重、用煤油浸着的金属钠就放在离酒精倾泻处不到4米的地方,金属钠遇水或高温便会立即爆炸。到时不仅整个工厂将毁于一旦,还会殃及附近的商铺、居民、学校。
向秀丽来不及为自己考虑什么,她拼命地用帽子、围裙拨酒精,阻止火势蔓延。大火烧毁了她的帽子、围裙,向秀丽想都不想,直接伸出双手阻挡酒精流向金属钠。她瞬间被大火包围住了,她的双手都被烧焦了,看着几乎变成火人的向秀丽,蔡秋梅失声惊叫:“阿丽,你身上着火了,快走吧!”她急忙冲到向秀丽身边,要为她扑灭身上的火。向秀丽一把推开她,大声说:“别管我,快去叫人救火!”火流仍在迅速蹿动,金属钠已经冒起了白烟。向秀丽拼尽全身勇气和力量猛地扑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来势凶猛的火流。
大火最终被闻声赶来的工人扑灭了,但向秀丽的下半身却被严重烧伤,双腿僵直无法弯曲,膝盖几乎可以看见骨头。
被送到医院后,向秀丽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一直处在生命垂危的边缘。检查结果显示她全身烧伤面积达67.25%,其中二、三度伤占64.75%。她清醒后看到党支部书记,第一句话就问:“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受到损失?”她的妈妈去探望她时,她轻声安慰妈妈说:“没有烧到工厂,我就安心了。”她的丈夫是个火车司机,当他去探望她的时候,她总是追问:“你怎么还不上班?不要常来看我,行车时不要为想我而思想开小差,免得发生事故。”当她知道党正在全力抢救她,有几百人排着长长的队伍要求为她输血、捐皮时,就常常说:“党和同志这样关心我,我用什么来报答呢?”
住院治疗期间,向秀丽以超乎想象的意志力忍受着伤痛的摧残。护理过她的医生、护士都由衷地感叹:“这是一个多么顽强的人啊!”每次除腐肉、植皮、输血、注射,她都痛得直淌泪水,但都咬牙忍住了。实在受不了,只叫医护人员打开留声机,让歌声淹没自己微弱的呻吟。一个晚上,向秀丽的创伤正发生剧痛,向秀丽的外科医生邝宇同便和她谈起了上海钢铁工人丘财康同严重烧伤作斗争的事迹,希望可以鼓励她,她听了感动地说:“我要向丘财康同志学习。”邝宇同说:“我也要向他学习,同时要向你学习!”
在治疗过程中,向秀丽的伤口只要一被触动,就比刀割还要痛,为了不让大家为她的创伤难过,她顽强地忍着。
除夕时,医院里举行晚会,向秀丽听到舞曲声,就对医生、护士说:“过年啦,你们跳舞吧。我现在起不来,将来好了一定跟你们跳。”当医生、护士们果真跳起舞、唱起歌来的时候,向秀丽也高兴地唱起来了。
在她生命中最后一个早上,她凝望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仍然满怀希望地问:“医生同志,还有几天我能下床走路,再过几天我能出院工作呢?”
近百岁高龄的国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是当年参与抢救向秀丽的名医之一。
前不久,邓铁涛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国家尽了最大的努力抢救她,但她失血过多而休克,很多工人、干部纷纷献血,用了相当于两个健康人的血量救她。虽然她暂时苏醒了,但由于烧伤面积过大、过深,一个月后,她还是去世了。”
经过33天的全力抢救,1959年1月15日,向秀丽因伤势过重去世。在她停止呼吸的前一刻,她依旧在用微弱的声音叮嘱自己的丈夫“要依靠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那时她唯一的儿子崔定邦还不到两岁,从小和外婆一起长大的他直到读小学才知道:课本里“向秀丽的故事”,原来就是自己母亲的故事!那个舍己为人,烈火中的英雄原来就是自己的母亲--向秀丽!
风格如斯世所师
向秀丽走了,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她留给我们的照片上依旧是那张洋溢着青春的笑脸。
向秀丽舍身救火英勇牺牲的事迹传开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向秀丽精神”的热潮。
1959年1月18日,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为她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同年追认她为革命烈士。《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向秀丽的感人事迹。当时的中央首长和省、市领导林伯渠、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和陶铸等纷纷为向秀丽写诗题词。林伯渠在诗中写道:“磊落光明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正是她一生的写照。
同样是在那个时候,雷锋通过书本认识到这位为保护国家财产奉献出自己生命的青年女工。在日记里,雷锋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精神……”
1982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将下九路何济公药厂的楼宇命名为“秀丽楼”,让她的高尚精神世代相传。
2009年9月10日,向秀丽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1年“七一”前夕,广东清远市向秀丽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
2012年3月6日,在女英雄向秀丽曾经工作过的广药集团,一场以“学习向秀丽、倡导‘雷锋社会’”为主题的论坛隆重举行。
向秀丽牺牲50 多年后,无私奉献的向秀丽精神仍在延续……(记者 刘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