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逢盛夏,笔者连日行走在井冈山下的沃野中,头顶酷热的烈日,感受收获的气息,近距离接触3名江西省泰和县的村支书,分享他们带领村民致富的酸甜苦辣。
   “柑橘书记”陈咸茂 
  井冈山下邻近井冈山机场的乡村,流传着一个“柑橘书记”的故事。 
  这位“柑橘书记”陈咸茂,2009年担任泰和县禾市镇治岗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他带领下,治岗村人走上柑橘致富路。 
  为引导村民走上果树种植致富路,陈咸茂在自家庭院里试种96棵“杨小二六”等品种,每年可卖1万多元。收获季节,他邀请村民体验采摘柑橘的乐趣。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陈少华种果树30多亩,年均收入达5万多元。 
  为拓宽销售渠道,陈咸茂从福建引进两棵红肉蜜柚树苗进行种植,还多次自费到福建、广东以及赣州等地果园“学艺”,并引导村民使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同时,他还通过深入水果市场进行调研,和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的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减少村民开支,陈咸茂承担全村果树的灭虫任务。 
  为让村民们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他自费订阅《配方施肥使用新技术》、《中国南方果树》等书籍。2组村民陈喜春在陈书记指点后,在自家后院里种下十来棵果树,年纯收入达5000多元。 
  如今,村里的果园面积达300多亩,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陈咸茂也因此多了一个“柑橘书记”的雅号。 
  “蜜糖书记”刘唐祝 
  在昔日著名的“老营盘战斗”所在地老营盘镇,有一名人称“蜜糖书记”的村支书。 
  这位“蜜糖书记”刘唐祝,2011年担任泰和县老营盘镇小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他带领下,小庄村人养蜂致富。 
  走进小庄村,最吸引眼球的是随处可见的蜂箱,蜜蜂在村庄林间穿梭飞行。村里的养蜂大户马旦开从事养蜂32个年头,饱尝过养蜂靠天吃饭的尴尬。 
  早在担任村支书之前,为提高养蜂的抗风险能力,刘唐祝就提议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提高影响力。2009年,老营盘鑫蜂蜜蜂合作社应运而生,刘唐祝任社长。合作社采取赠送蜂种、免费培训的模式发展社员。 
  经社员协商后,合作社把“中华蜂”定为主要养殖品种。2011年,合作社注册“营盘雪蜂”商标,蜂蜜每年不出村就被抢购一空。如今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5人发展到16人,蜂群由原来的60群发展到如今的1700余群。2012年合作社产蜂蜜10万斤,社员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 
  刘唐祝打算扩大规模,把现有社员16人发展到100人,蜂群由现在的1700多群发展为3000群,并对“营盘雪峰”品牌重新进行精细包装。 
    “农场书记”庄碧文 
  中科院千烟洲实验站所在地灌溪镇,人称“农场书记”的村支书在当地名声很响。 
  这位“农场书记”庄碧文,2010年担任泰和县灌溪镇录竹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在庄碧文的生态农庄里,满山碧树、满库碧水,猪肥鱼欢、土鸡觅食,一派勃勃生机。 
  2005年,庄碧文回乡和妻子刘冬莲办起农场。他承包鱼塘100余亩、山林400余亩,建起4栋猪舍养猪400多头,其中母猪90多头,自繁自养,年出栏量1000余头,林下放养土鸡1000余只,年净收入可达40余万元。 
  庄碧文经营农场的妙招是坚持定期消毒、定期注射疫苗。庄碧文趁枯水期洒下草种,待至丰水期,鲜嫩水草成为鱼的天然饲料。鱼塘边栽种果树、蔬菜、花生、西瓜30余亩。养猪的排泄物先经过沼气池再排向鱼塘,家里烧水做饭都用的是沼气新能源,蔬菜、水果、鸡鸭鱼肉,样样自产,生态又环保。 
  在他的引领下,全村农场开发全面推进,先后有5户村民办起家庭小农场,庄碧文也因此被称为“农场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