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农村政策 >>农村新闻 >> 农村政策 >>正文
邹城: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
2012-7-4

  本报邹城讯 “上个月29号家里遭火灾,多亏了王长星,送来被褥后接着去镇上帮我们申请救助,第二天就送来了1500元救济款。”近日,邹城市张庄镇崔庄村村民徐瑞发热泪盈眶地告诉记者,“要靠俺自己,一是根本不知道有救济,二是也不知道怎么申请。”王长星是村会计兼任村里的民生代办员,不管是新农保、新农合,还是粮食补贴,村民的大事小情都是他骑着摩托车来回几十里去镇上代办。

  在邹城的887个行政村,像王长星这样“跑腿办事儿”的民生代办员,每村都有。与此同时,邹城市还从市直部门、各镇街选拔1028名优秀后备干部派驻农村,其中887名任村“第一书记”,政法各部门选派600名干警做联村民警。驻村干部、联村民警、民生代办员三者分别从村级组织建设、治安综合治理和日常民生事务方面为村民提供服务,被称为“三个全覆盖”.

  “‘三个全覆盖’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抓手,也是打通政策‘最后一米’的有效措施。”邹城市委书记张胜明说,群众最大的不满意,是干部与群众“离得远”,因为“远”,群众觉得有些干部“不亲”、政策“不实”、社会“不安”,这也恰恰对应了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今年初,邹城市请济宁民调中心就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反映较强烈的三个问题,一是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加强,二是有些政策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知道具体办理程序,而得不到落实;三是大量壮劳力外出打工后,农村社会治安成为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邹城市决定打通干群关系和农村政策落实上的“最后一米”,实施了“三个全覆盖”.

  干部驻村,邹城搞了10多年,过去认为只要给老百姓出钱、修路、打井等办实事办“大事”就行了,但今年市里对驻村干部改了“章程”:组织关系转移到村,吃住在村里或管区,每周在村工作不少于4天;要逐家逐户走访,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村情民意电子档案;要全方位参与、全面融入村级工作,促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把矛盾解决在村里。“从过去驻村,到现在还要入户,看起来好像只是个形式上的变化,但对干部作风、对干群关系来说,是质的变化。”唐村镇驻前双村“第一书记”刘华说:“为了每家每户都走访到,我们根据农村白天都下地干活找不到人谈的实际,开展夜访夜谈,通过拉家常,和老百姓实现了心贴心的交流。”

  对于联村民警,市里要求,每月至少2次到所联系村开展工作,每次至少走访5户以上群众,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群众代表参加的社会治安座谈会。而作为本村土生土长的民生代办员,市里对他们的政策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进行专门培训,印制了民生代办指南,规范代办程序,实行限期办结。“每月上边给我们发80元,说实话真不是为了这点钱,主要是个责任。”王长星说,“有我这么个人,党的政策就‘长了腿',能跑进千家万户。”

  截至目前,邹城市驻村干部累计召开见面会、座谈会、议事会等3400余次,各级干部到村实地调研1600多次,张贴公示牌887次,发放便民服务卡50余万张,走访农户16万余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0%,为群众办实事、好事7817件,联村民警累计进村工作2450余人次,民生代办员累计为群众办事3万多件,办结率98%以上。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