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创业点子 >>新闻资讯 >> 创业点子 >>正文
农民眼里的“金点子”
2014-4-6

农民眼里的“金点子”

  ——记上海市崇明县横沙乡农技员张元祥

  记者胡立刚

  年近半百开始学习农业技术,十年之后,从一个地道的“门外汉”变成农业技术服务的“金点子”,这个人就是上海崇明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张元祥。领导、同事和农民群众赞誉他为“指导农事的好参谋,病虫防治的百宝箱,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抢抓农时“老骥自奋蹄”

  从上海市中心到横沙乡虽然只有56公里的路程,前后却要经由城市快速路、长江隧道高速、轮渡及乡间公路,记者用一个半小时,在上班前赶到了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

  “真不好意思,老阿哥一早就去水稻播种育秧机调试现场了。”中心主任朱建飞告诉记者,“这个季节,农技员们大多不在办公室。”

  在上海,“老阿哥”是个有独特内涵的称呼,只有那些上了岁数而又颇受敬重的男人,才能得到这个称呼。

  见到张元祥的时候,他正在横沙乡林业养护服务社内的育秧中心调试育秧机。记者上去握手,老张因为手上沾满了泥土,连连往后退了几步。身高一米八的汉子、乌光黑亮的脸膛,难掩朴实和腼腆。

  “我今年10月份就退休了,这是在岗期间最后参与春耕备耕,我十分珍惜。”采访话题从春耕备耕展开。老张说:“种田不能全凭经验和技术规范文本。你注意到没有?农业部每年都要在不同季节、发布针对不同农作物的技术指导意见,因为每年的气温、雨水、墒情等情况不一样,需要适时作出调整。我们农技员就要下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种植户一起研究对策。”

  就在前几天,一场推广应用松土机的现场会在横沙乡举行。因为水稻面积的大幅度减少,横沙乡最近几年开始搞起了特色种养,山药是重点。前几年,张元祥跑了好多地方,终于解决了品种的问题;可是,因为土壤结构的原因,如果土壤不深松,就种不好山药。靠人工松土,成本很高,而且岛上的农民多是上了岁数的,不好办。老张下了决心,要把山药这个特色产业在横沙乡推广起来,于是他自己出钱买设备,又在他自家的承包地里做示范,便有了“现场会”。

  老张的同事朱品德告诉记者:“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只要是对横沙乡农民有利的事,总会第一个去钻研,第一个提出方案,第一个去落实。”

  粮食增产离不开“二传手”

  张元祥对自己的工作既热爱又执着,他认为农技员相当于“二传手”,好比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的位置和功能非常重要。农业新科技的普及推广,政策信息的传递解读,乃至引导农民学文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都需要农技员这个“二传手”。

  多年来,张元祥积极创新模式、推动水稻栽培技术的普及,倾心服务于全乡近万亩的水稻生产。从浸种、催芽、落谷,到生长过程中的简报发放和技术指导,在水稻整个全生育期,无论是休息日还是工作日,他始终早出晚归,在第一线亲自指导生产;他不断在选种上下功夫,根据积温和生产条件,及时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水稻品种,大胆选用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抗性强、病害少的好品种。

  张元祥清楚地知道,实现高产目标的关键是品种,核心是栽培手段,因此,在农艺措施上,他坚持按照优质、安全、无害的标准,带头大力发展了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浸种催芽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增温技术、控制灌溉技术、叶龄诊断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等等新农艺、新技术配套成龙,一气呵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技术链”,全面提升了全乡水稻栽培技术水平。

  张元祥每年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2~3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4项。在服务于面上水稻生产的同时,还专门负责200亩水稻丰产示范建设。几年来,在他的带动下,乡农业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农技创新,不断引进优质新品种进行试验摸索,进行了大量的土壤、肥料对比试验,取得了宝贵的丰产经验,为横沙乡全面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点子”是怎样炼成的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张元祥,从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乡办砖瓦厂、服装厂做管理工作,后来又调到了渔政部门。十多年前开始在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担任农业科科长时,可以说还是个“门外汉”。

  “老阿哥的特点就是顶真,什么事到了他手里就非要弄懂为止,而且是理论、实践齐头并进,不服不行。”自2001年起一直和老张搭档到现在的农业科副科长樊建飞,说起老张的顶真,故事一个接着一个。

  刚开始,老张连稻飞虱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更不知道稻飞虱也有个从虫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为了搞懂稻飞虱,那段时间,他一直缠着我,看了图片学习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不放过我,非得让我陪他去稻田找虫卵。”时至今日,老樊对那段历史还记忆犹新。

  凭着这份顶真,从种植、植保技术着手,老张掌握了浸种、催芽、落谷到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技术,成了横沙乡首屈一指的“水稻专家”。

  “十几年来,横沙乡水稻面积从两万亩递减到6000亩,但高产方亩产在全上海市一直领先,也是第一个实现全程机械化的乡镇,这些,离开老张这个‘金点子’是不可能的。”朱建飞说,“不管事情有多难多急,交给他一定是可以放心的。”

  的确,为了学花卉技术,55岁还去上电大;为了掌握蔬菜、果林等农技,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还花费很多心思买了树莓等十多种果苗,在自家的院子里搞起了实验。有了这份执着,“门外汉”怎能不成“金点子”?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