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9日至23日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也是今年中国外交的第一场重大行动,旨在巩固传统友好,加强互利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和平之旅
访问期间,习主席将分别与中东三国领导人会谈会晤,谋划双边关系未来发展蓝图,见证经贸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就中东局势的和平稳定进一步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并将面向地区国家提出一系列合作举措。
中东亟需和平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这两者密不可分。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介绍,中国现在大力倡导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构想,正好迎合中东发展。同时,中国更多地会在政治上促进中东稳定,大力倡导和推动国际共识。通过这次访问,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合作水平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中国有责任也有意愿为中东和平稳定做出贡献。习主席指出,中东热点众多,矛盾复杂,政治解决是化解分歧、解决争端的唯一现实出路。不管形势多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最大耐心,给政治解决留出最大空间。
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特色鲜明。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进程中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中国作为中东和平建设者具有得天独厚的“软力量”:没有殖民、侵略中东的历史,在中东事务上态度公正、平衡,不求私利、不拉偏架,与中东各方力量都保持友好关系。
有学者分析指出,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中东事务时坚持以联合国为主渠道,不存在合法性赤字。与此同时,中国同中东各方均无矛盾,更加注重事情客观真相,更多考虑冲突当事方感受,注重平衡与折衷。中东国家普遍对中国参与冲突治理持欢迎态度并寄予厚望。“中国是一个大国,正在做一个大国应该做的事。”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合作之旅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中国与中东国家进入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三国将有效地把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新思路传递到中东地区。
中国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中国政府1月13日发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作为中国政府制订的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更为中阿互利合作绘就了美好蓝图。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国家“向东看”的发展思路吻合,切实反映了中国同中东国家的双方需求,习近平此次访问,必将对中东地区的经济体系建设、社会秩序重构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地区推进的一次新突破。
习主席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习主席此次到访的中东三国,皆是中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和积极支持者。中东地区相关国家能够参与其中将有助于中国和该地区国家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在资源、资金、人力、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形成聚合效应,成为参与方增长的新引擎。
文明互鉴之旅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也是在实现共同发展道路上携手同行的好伙伴。中国愿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为促进共同发展、增加各国人民福祉而努力。
回望历史,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就将中埃两大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中国西汉时期的使者曾远抵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埃及成为传统上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中心和文化枢纽,见证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的丝路历史篇章。中国古老发明经由此地传播到欧洲。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介绍说,从丝路文明到当代艺术,千百年来中埃文化交融从未中断。
2016年适逢中国开启与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中阿关系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中埃两国将在埃及卢克索举行2016中埃文化年盛大开幕式。这将是一场文明对话的盛宴,对于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政府在13日发布的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明对话,推进不同宗教间的交流,还将加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智库、旅游等领域合作,增进民间交往和青年、妇女交流。中国一向秉持的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为双方搭建了相知相交的桥梁。
作为习近平2016年开年的首场出访,中东之行将强化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共同合作、共同发展,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为中国和中东实现合作共赢开拓新的局面。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