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历史悠久,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金代为中都东北部,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东城为15个坊。清代属大兴县,东城驻有镶黄、正白、正蓝四个旗。元、明、清三代皇宫均建于今城区域内。民国时,今东城区为当时的内一、内三等区。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设东单区,东四区,1958年,东四区合并改称东城区。2010年,东城区合并崇文区,成立新东城区。
简介
中国大陆的“东城区”有且仅有北京市东城区,属于正局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东城区处于中国首都北京的心脏。这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丰富,重大活动高度密集;区域内有20多个国家部委、100多个厅局级单位,以及一大批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里市场繁荣发达、城市现代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条件好,土地开发价值更高,可以使入驻商家形象在无形中得到巨大提升。同时,环渤海经济带的全面启动,将使东城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中极具生命力的一部分,是被投资者广泛看好的必争之地。在这些年的对外开放中,东城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在国内经济交往中与上海、昆明、哈尔滨等45个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 东城区成为投资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护城河
北护城河
内城护城河的一部分。明洪武元年(1368年)修竣,正统二年(1437年)深挖,两岸均砌以砖石,木桥改石桥,桥下设闸。高梁河在城西北角由西水门入护城河,沿北城墙向东流入域内,经安定门至城东北角一分为三,一支南折沿东城墙南流(修地铁时改成盖板河)经大通桥汇入通惠河;一支向北流入坝河;一支流经北京造纸厂北墙(改成盖板河)向东流经东直门外斜街,至胡家园小区露出地面,名亮马河,绕胡家园小区迤东的无名桥向东流又分为二,一支向东入坝河,一支转向西南至童车厂南门名秀水河(改成盖板河),南流沿秀水街注入北京工人体育场人工湖。域内北护城河鼓楼外大街至原城东北角一段长3098米,宽26米~ 30米。1960年11月—1962年4月,由基建工程兵施工对河床浇筑混凝土护底,复式直墙衬砌,两岸修建了污水截流管,河边修建步道,植树绿化,改善了水质。
筒子河
又名紫禁城护城河。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修建紫禁城时开凿。从积水潭引水,由地安门北闸分流,沿内宫监西墙、西板桥东侧大高玄殿东北向南,从紫禁城西北隅注入筒子河,环绕紫禁城后从东南处南下,与金水河相交,汇入菖蒲河。筒子河全长3.5公里,宽50.2米,深4.1米。四周全部用条石砌岸。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前道路下面建有涵洞,将河水连通。
内金水河
亦称紫禁城内小金水河。从宫城西北隅的筒子河引水入宫城,经怀公门过长庚桥、马房桥,又经仁智殿西侧、御酒房东侧,从武英殿前流过,穿归极门,从皇极门前的%座小金水桥流过,折向东北穿过会极门北上,从文华殿北绕过然后曲折南流,从内承库东侧出宫城南墙入筒子河。内金水河于明永乐年间开凿,全长2000米,宽5米~11米。
青年湖
青年湖位于安定门外大街路西。南邻安德路,北依安德里北街。湖面6.1万平方米,水深3米。湖水呈 东南—西北流向,东西最长处500 米,南北最宽处100米。明嘉靖年间,在此处建祭祀先蚕的先蚕坛,后因出入不便,未完工即废弃,长期无人管理,形成积水坑洼。1958年组织域内职工、学生、居民、驻军义务劳动,疏浚成人工湖。1959年定名为青年湖。
柳荫湖
柳荫湖位于黄寺大街东侧。东邻青年湖北街,北靠外馆斜街。湖面6.27万平方米,水深5米。民国时期,此处是几家窑厂,因烧砖取土形成十几个常年积水的窑坑。1959年东城区组织义务劳动,将互不相通的窑坑疏浚挖通,成为人工湖。1984年修建3座桥,把水面分成三块:南湖开阔,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35米;北湖狭长,东西长580米,南北宽50米;西湖呈拐角形式,东西长40米,南北宽150米。1992年定名为柳荫湖。
菖蒲河(外金水河)
北京最短的河流,于明永乐年间开凿,原名外金水河,因河中长满菖蒲故而得名。菖蒲河源自皇城西苑中海,经天安门城楼,汇入御河,是皇城内一条重要的水系。
北纬39°54′, 东经115°23′
经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划调整后,新东城区辖区面积扩大到41.84平方公里。北部、东部与朝阳区相连,南部同丰台区接壤,西部与西城区相接,东西最宽处5.2公里,南北最长处13.0公里。管辖17个街道办事处,205个社区。
文化艺术
皇室文化
以皇室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在东城得以充分体现。东城区是北京城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辖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占全市的37%;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占全市的24%;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著名的新北京十六景中的“天安丽日”、“紫禁夕晖”,古老而又神秘的秘宗禅
林雍和宫、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左祖右社”的太庙、社稷坛、探索天空奥秘的北京古观象台、鸣金擂鼓报时台的钟鼓楼、正气浩存的文天祥祠、北大红楼等早已名扬海内外,此外还有毛泽东、茅盾、老舍、宋庆龄等一批名人故居。此外还有令海内外游人心驰神往的北京居民四合院。
文化底蕴
以皇室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在东城得以充分体现。东城区是北京城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辖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占全市的 37%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0 处,占全市的 24% ;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57 处。著名的故宫、 天安门、国子监、孔庙、古观象台、北大红楼等早已名扬海内外,此外还有毛泽东、茅盾、老舍等一批名人故居。人民艺术剧院、商务印书馆、《北京日报》、《求是》杂志、北京火车站、北京海关、中央美术学院、协和医科大学,以及 29 家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为国内外宾客和旅游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文物保护
以皇室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在东城得以充分体现。东城区是北京城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辖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占全市的 37%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0 处,占全市的 24% ;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57 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项,占全市98项的26.5%。其中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为1项,含12家单位。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59项,占全市224项的26.3%。
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42项,占全市567项的7%。
其中石碑占8项,3项运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保存,1项运至北京钟鼓楼文管所保存,4项仍在原址保存。麻线胡同3号旧宅院1项经政府报批,于2007年迁建至东四五条55号。
文化街区
东城区是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占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总数的39.5%,占旧城内的51.5%。17片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为907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36%。
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设部、文化部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文物保护单位的中间层次纳入保护范畴。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具有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者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村镇等,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包括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自1990年北京市政府确定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名称,截至目前分三批公布了43片,其中旧城内33片。
1999年公布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涉及东城区12片: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后、前街,五四大街,东四三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国子监地区,东交民巷,钟鼓楼地区属什刹海片。
2002年公布第二批15片保护区,涉及东城区的有4片,实际新增3片,为北锣鼓巷、张自忠路北、张自忠路南。皇城片与原25片中的景山、南池子、东华门片重叠。
2005年公布第三批3片保护区,涉及东城区的有2片,为新太仓地区、东四南地区。
东城区17片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各级文保单位87处,普查登记项目70项,挂牌保护院落280多处,主要胡同260多条。现有平房约230万平方米,居民约60000户,其中直管公房41587户、81567间、114.9万平方米;私房10469户、44461间、66.7万平方米;单位自管房910处、55.3万平方米。
文化景区
1、南池子、东华门
位于北京皇城内,故宫东南侧,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长安街,西临筒子河、劳动人民文化宫、东接东黄城根南街,总用地面积34.5公顷,主要胡同17条,总户数4351户,户籍人口9130人,院落290多处、4600多间;总建筑面积约17.18万平米。
该地区处于喧闹的王府井商业街与森严僻静的故宫城墙之间,独特的城市环境造成地段内具有传统风貌的居住街区的独特建筑环境。
2、北池子
该保护区紧邻紫禁城东侧,规划范围东以东黄城根南街为界,西以筒子河为界,北至五四大街,南邻东华门大街,东与东黄城根北街相连。总用地面积39.22公顷,主要胡同18条,总户籍数8600人。院落330多处,4600多间,总建筑面积18.14万平米。
该地区传统居住区的特色构成故宫一侧较为幽静的居住环境,其灰色宁静的形式更有益衬托、表现宫城的宏伟气度。就北京旧城整体而言,其低矮、平缓、匀质的建筑格局也是风貌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3、景山前、后、东街、地安门内大街、五四大街(五片)
位于皇城北部中轴线上,以景山为中心,北到平安大街,南至故宫北墙与五四大街路南侧沿线,东到北河沿大街,西至地安门内大街东侧至景山公园东部半侧院墙沿线。总用地面积78.10公顷,主要胡同39条,总户数8239户,总户籍人口26397人,院落1070多处、16000多间;总建筑面积20.41万平米。
4、东交民巷
该保护区位于天安门东侧,东接崇文门内大街,南临前门东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北面东长安街。总用地面积62.84公顷,主要胡同7条,院落64个,1500多间;总居住人口24110人,总建筑面积75.78万平米。
该地区建筑多为西式风格。现以机关办公为主,兼有办公与居住的混合使用形态,在整体上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异域风貌特色,在老城区的传统建筑文化基调中独显特质。
5、东四三-八条
位于朝阳门内大街以北、东四十条以南、东四北大街以东、朝阳门北小街以西。包括整个头条至九条广大地区。总用地面积65.70公顷,主要胡同21条,全区域户籍人口21575人, 6681户,院落1200多处,1800多间;总建筑面积45.25万平米。
该地区是典型传统的四合院落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区,从“一进院”到“四进院”都有留存,风貌与质量相当完好是展示传统四合院的极佳场所。
6、雍和宫-国子监
位于旧城东北部,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北至北二环、东至东直门北小街西侧的育树胡同、炮局头条、后永康北条、东城煤炭一厂和华侨饭店用地东边界、南至北新桥三条、方家胡同。总占地面积约74公顷。总人口约2.5万人,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米。院落1200多处、16000多间;其中国子监片总用地36.03公顷,主要胡同13条,人口约1.3万人,建筑面积约16万平米。雍和宫片38.31公顷,主要胡同14条,人口约1.2万,建筑面积约18万平米。(两片均不计雍和宫大街现状道路用地)。
该地区是北京旧城内重要寺庙建筑和重要文物集中的街区,包括国子监、孔庙、国子监街、雍和宫、柏林寺等。
7、什刹海-钟鼓楼
该保护区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北部,属东城区的部分四至为草厂胡同一线以西、旧鼓楼大街以东、鼓楼东大街以北、北二环以南。总用地面积26.96公顷,主要胡同21条,共有院落700多处,9500多间;人口16014人,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
8、南锣鼓巷
位于北京北中轴东侧,四至为地安门外大街、平安大街、地安门东大街、鼓楼东大街。总用地面积83.80公顷,主要胡同24条,人口约2.2万,院落1200多处、21000多间;总建筑面积39.54万平米。
该地区是北京最老的街区之一。与元大都同期建成,现仍保持了传统的胡同结构和大量的传统四合院,是目前北京旧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区。
9、北锣鼓巷
该保护区南至鼓楼东大街,北至车辇店、净土胡同,西至什刹海保护区东界,东至安定门内大街。总面积约45.27公顷,主要胡同12条,人口26891人,院落790多处、11000多间;总建筑面积32.27万平米。
该地区与什刹海、南锣鼓巷、国子监等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相邻,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护旧城整体风貌和沿中轴线对称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10、张自忠路北
该保护区南至张自忠路,北至香饵胡同,东至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总面积约为42.11公顷,主要胡同14条,总人口18000人,约6000户,院落580多处、9700多间;总建筑面积25.42万平米。该街区集中了和敬公主府、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孙中山逝世纪念地、欧阳予倩故居等多家文物保护单位。
11、张自忠路南
该保护区南至钱粮胡同,北至张自忠路,东至东四北大街,西至美术馆后街。总用地面积约为62.81公顷,主要胡同18条,人口17000人、5900多户,院落940多处、15000多间;总建筑面积62.54万平米。
该区域处于皇城与东四三条至八条保护区之间,现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马辉堂花园等文物保护单位。
12、新太仓
该保护区南至东四十条,北至东直门内大街,东至东直门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总用地面积约为56.88公顷,胡同23条。人口31000多人、11000多户;院落1300多处、18000多间。该区域现有胡同格局完整,有梁启超旧居、当铺遗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3、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
该保护区南至干面胡同,北至前炒面胡同,东至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总面积约为34.32公顷,人口52000多人、19000户,院落650多处、9600多间;主要胡同14条。
该区域是以典型传统的四合院落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区,风貌与质量相当完好是展示传统四合院的极佳场所。现有礼士胡同129号院;内务部街11号院;史家胡同51、53、55号四合院等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