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尔孜乡简介:
坎尔孜乡是一个由维、汉、回等多民族构成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总户数907户,总人口4550人(其中:维吾尔族542户,人口达2583人)。下辖七个村委会,属两级管理。共有耕地23744亩,机动地总面积263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5亩。2005年全乡农民所得总额为1810万元,较上年1605万元增加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8元,较上年3557元增加421元。辖七个村委会,属两级管理。全乡现有党员158名,其中农村党员98名。2006年,该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9077亩(其中小麦4600亩、玉米4477亩),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达7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753亩(其中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为:甜菜3000亩、亚麻1400亩、裸仁南瓜872亩、打瓜3000亩、辣椒900亩、大麦500亩)
该村牛羊最高饲养量达32639(头)只(其中牛4036头、羊28603只)。该乡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健全,全乡七个村都建有文化室。
全乡各村共有居民点巷道115个,总长度达31.3公里。
书记:辛吉龙 7386991
乡长:阿布力克木7386993
综合办公室:7471427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居环境不断改善
坎尔孜乡塑造乡村新风貌,以“三清五改”为突破口,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为动力,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大环境卫生绿化、亮化、美化工作。
2006年全乡植树造林完成127亩,林权落实到户61.2亩,完成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示范带建设56亩和9条示范带“填空补齐”工作,完成了乡村公路绿化42.1亩,村组绿化达到32%。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筹资45万元对全乡主要居民巷道进行了15公里高标准砂石化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新修防渗渠 1.5 公里,建立了10户沼气池,在全乡大力普及推广清洁能源;完成三个村文化室土暖设施安装。以庆贺“五一”和“七一”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开办电教夜市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2004年,西二村花费30000元,修建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花费1500元,购置了两副篮球架;花费63000元购置了必要的音响设备。2005年又花费2500元,购置了电教文化夜市照明设备,建立电教文化夜市。并成立电教文化夜市领导小组,制定电教文化夜市管理制度,确定电教文化夜市活动内容。同时,组建了36人的秧歌队,花费1200元购置秧歌队专用品,组织村民排练歌舞,在文化夜市上表演。组建了篮球队,支持村民利用农闲时间举办篮球比赛,丰富文化生活。
强化党支部的引领和服务功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党建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由该乡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奇台县首家蔬菜保鲜协会,建立了“支部+协会”的经济模式。
蔬菜保鲜协会,在县城设立了2个蔬菜批发部。筹措资金30万元,修建了一座容积为800多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库,并根据市场行情,充分发挥保鲜库的作用,对高档瓜果蔬菜进行保鲜(如:苹果、梨、西兰花等),目前已保鲜西兰花20吨;新修建的保鲜库计划贮藏白菜200吨、黄萝卜50吨、青萝卜50吨、土豆100吨,目前已购进白菜300吨、土豆60吨。
2004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二村25户农民成立了坎尔孜乡蔬菜保鲜协会,建起了一座库容为310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库,并与乌市北园春、凌庆等蔬菜批发市场联系,发展定单蔬菜,当年储藏销售蔬菜12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信心。2005年协会发挥联系市场、技术指导、组织销售的作用,带动农户大力发展伽师瓜、西兰花、洋葱、胡萝卜土豆等各种定单瓜菜。使一部分新品种,在坎尔孜乡落了户,并不断扩大,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2006年,蔬菜种植已辐射西一村、西二村、西三村,林场村等四个村,带动农户240余户,2006年各种蔬菜由原来的1600亩,发展到4500亩,复播蔬菜由原来的80亩,发展到600多亩,购买了一辆专门用于贩运蔬菜的箱式货车,并在县城设立两个蔬菜批发点,平均日销售收入达上万元。2006年投资20万元修建了库容1000立方米的保鲜窖两座,并已储藏各种蔬菜2000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260万元,可获纯利40多万元,依靠蔬菜保鲜,全乡人均可增收108元,目前已发展会员63户,124多人。固定资产达7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