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月镇简介:
中古月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连温塘镇,北临岗南水库,南与井陉县接壤,西部与北治乡相接,属浅山区。石闫公路、207国道、天桂山、朔黄铁路在境内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运输业较为发达。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等。林果业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主要有苹果、红枣、柿子、核桃、板栗等。矿产资源以铁矿石、长石、硅线石、蛭石、大理石、白云岩等为主。古迹主要有觉山寺、甘泉观、延寿寺。辖43个行政村,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13382亩,人均耕地面积0.73亩。
【恢复重建卓有成效】 1999年古月镇遭到洪灾重创。灾后全镇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力以赴重建家园,全镇投入劳动积累工、义务工13.6万个,修复
土地470亩,其中桃科150亩,刘家沟80亩,白家庄70亩;闫沟村通村路硬化800米。修复通村路22公里,修建桥涵12人,扬水站31处,修缮学校5所。灾后生产迅速恢复,群众生活秩序井然。
【完成天桂山旅游路升级改建古月段路基工程】 天桂山旅游路古月段涉及6个村,全长9.3公里,按山区二级路标准建设,填挖土石方13.8万方,总投资620万元。2000年11月开工,2001年4月底完工。
【旱庄解决了用水难】 寺南坡、楼湾两村,居住深山僻壤,多年来人畜用水时遭危机,耕地基本是“靠天收”, 吃水基本是“喝雨水”,水一直是制约村民生产、生活、农业发展的瓶颈。镇党委、镇政府多方努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共投资36万元,打190深井一眼,打大口井一眼,建蓄水池3个,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并建立水灌配套,从而使两村解决了用水问题。
【山区开发工作成绩显著】 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山、水、林、田、电、路综合治理的方针,进行片麻岩开发、荒山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省会水源,提高经济效益。搞活机制,突出特色讲求效益,重点扶持基地和大户,完成片麻岩开发2.8万亩。开挖水平沟50万方,嫁接枣树5万亩,栽植花椒8万株,核桃4.1万株,板栗5万株,毛白扬5万株,完成退耕还林4536.08亩,以连翘、金银花为主的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油葵种植面积500亩。以贡库、沙沟、黑山口、桃科、甘秋、寺南坡、南下宅为重点基地,全镇完成酸枣嫁接550万株, 出现了桃科齐来栓、贡库齐彦林、东洪子店史国国、北古月郝五旦等为代表的一批承包荒山、开发荒山、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典型,并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枣树嫁接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 古月镇是林业大镇,资源丰富,山场面积13.8万亩,枣树嫁接形成“一精品”(桃科嫁接基地),二线路(石闫路、天桂山旅游路沿线)、三基地(贡库、黑山口、沙沟基地,马舍口、北下宅基地和南下宅基地)的格局。同时重管理,重效益,多次聘请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培训群众和现场指导,共嫁接成活500余万株。县委、县政府曾多次在古月镇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退耕还林工作扎实】 成立了退耕还林办公室,在完成规划设计的基础上,2000-2002年共完成退耕植树4536.08亩,退耕地造林2090.08亩,匹配荒山造林2445.8亩,共栽植花椒、红枣、核桃、板栗、杨树、山杏等乔木及连翘、紫穗槐等灌木树种63.5万株。
【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 以城镇带动经济发展:一是全镇43个行政村都进行了科学的村镇规划;二是进行了有效了环境治理;清理和拆除乱搭乱建50多处,镇容镇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三是注重镇区建设,建成古月商贸区、古月居住小区、文化站、面积1.2万平方米,改善了商业投资环境和群众居住条件。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把扩大开放、加快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共实现招商引资3890万元。其中较大的项目有:猫石水电站重新承包租赁,引进资金30万元,顺利实现发电入网;引进资金500万元进行了延寿寺恢复重建;从社会融资150万元建成集贸市场;洪子店钢厂通过招商引资800万元使停产8年的旧厂进行改建,并投入生产;旧城改造注入资金180多万元等。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
|